記者邱書昱/新北報導
出生2個月的小珍時常歪著頭,只會看右邊的玩具,躺下時習慣倒向左邊,新手爸媽趕緊帶她就醫,經評估為「先天性肌肉斜頸」。醫師提醒,越早介入治療,效果越好,若太晚治療或不治療,未來復健效果較差,容易產生後遺症。
醫籲及早治療防範後遺症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復健科醫師劉國正指出,先天性肌肉斜頸是頸部的胸鎖乳突肌纖維化或是緊縮產生的現象,臨床上的症狀包含頭會倒向同側或旋轉至對側,頸椎的主、被動活動角度受限,在患側的脖子可能摸到結節硬塊,還有頭部畸形、左右兩側大小臉等情形,甚至出現脊椎側彎、高低肩等問題。
他說,「先天性肌肉斜頸」發生率為3.9-16%,造成原因未知,可能是在子宮內的姿勢不良、多胞胎、胸鎖乳突肌發展受限、分娩時遇到傷害或擠壓等,診斷時需排除神經方面的疾病、聽力或視力問題,必要時,需轉介其他醫療團隊做詳細檢查。
另外,有12%的先天性肌肉斜頸寶寶會伴隨單側或雙側髖關節發育不全問題,必須觀察追蹤,復健科醫師將以軟組織超音波,進一步診斷及分級。
土城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李雅涵表示,物理治療可從姿勢擺位、拉筋、按摩等方面著手。以小珍為例,父母可在家為她做拉筋運動,並搭配頸部按摩,但寶寶若哭鬧嚴重,無法冷靜,需換其他動作。
李雅涵說,利用趴睡姿勢拉筋是不錯的方法,首先讓小朋友呈趴姿,同時頭轉向患側,幫助伸展頸部肌肉,達到放鬆效果,有些孩童會在此姿勢下睡著,家長務必在旁邊觀察,避免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