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士維
一位50多歲的男性病患走進診間說:「最近右側鼻腔反覆性流鼻血,已經有將近一個月。」病患曾因此症狀在他處就醫,但流鼻血的情況仍反覆發作。
經由內視鏡檢查,發現患者的右側鼻腔黏膜上有一紅色小腫塊(圖1)。病患同意手術將此病灶外科手術治療。結果病理報告顯示為微血管擴張(telangiectasia),手術治療後傷口癒合良好(圖2),鼻衂(讀音為ㄋㄩˋ)血的症狀也完全緩解。
鼻出血並不少見,引起出血的原因包括有:外傷、使用毒品造成鼻黏膜受損、凝血功能異常、鼻腔良性或是惡性腫瘤、鼻咽癌,或是血管病變等。
微血管擴張有許多不同的類型,出現在不同種類的疾病之中,也可能在放射線治療後產生,位置可發生於皮膚或是黏膜上。
遺傳性出血性微血管擴張症
鼻黏膜微血管擴張引起的流鼻血是遺傳性出血性微血管擴張症常見的症狀,超過90%的患者會有此狀況;有些病患甚至流鼻血太過頻繁及大量而必須要輸血。
微血管擴張病變最常見於鼻、口唇的黏膜、面部和四肢遠端的皮膚,包括下肢指甲。遺傳性出血性微血管擴張症是一種染色體顯性遺傳的多系統血管疾病,可導致不同程度的皮膚和黏膜微血管擴張、以及肺、腦、和肝臟的動靜脈畸形。
常見鼻口唇黏膜、四肢遠端皮膚
遺傳性出血性微血管擴張症的治療端視病灶之面積大小以及出血的頻率高低而定。
保守的內科療法,減少不必要創傷在微血管擴張之黏膜病灶,另外包括荷爾蒙療法或是免疫製劑療法,目前正在研究探索當中。
外科療法方面包括有鼻微血管擴張的燒灼或雷射手術等,降低鼻出血的嚴重程度和頻率,進而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雖然鼻出血很少直接使得病患休克或發生危及生命的情形,但也讓病患常為了立即就醫而需要請假或取消當日排定之計畫。
若是出血情況嚴重且病灶的面積較為廣泛,則必須去除鼻黏膜有微血管擴張病灶處,並做整形重建。
(作者為基隆長庚紀念醫院暨新北市立土城醫院耳鼻喉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