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建志/台中報導〕48歲王姓女子10多年來飽受三叉神經痛困擾,服用多種藥物,症狀改善有限,近來因發作時疼痛而再次就醫,她不願接受手術的侵入性治療,醫師建議搭配靜脈營養注射,並調整藥物,經2個月治療,疼痛指數從10分降到3分,藥物副作用也明顯改善,生活品質大幅提升。
好發於40歲以上 女性比率略多
長安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陳惠萱表示,這名婦人10多年前臉部麻痛,原以為是牙齒痛,就醫治療後才確診是三叉神經痛。三叉神經是支配臉部最重要的感覺神經,此症狀好發於40歲以上成年人,女性比率略多,且隨著年紀增加,發作頻率會增加。
陳惠萱表示,造成三叉神經痛的病因很多,除因神經在腦幹根部被血管壓迫,其他包括腫瘤壓迫、多發性硬化症、疱疹病毒等,都會造成三叉神經病變,因改變三叉神經對於觸覺訊號的傳遞,將正常的觸覺、溫度等感覺訊號,放大為痛覺訊號,引發三叉神經痛的症狀。
陳惠萱指出,治療上一般會先以藥物控制疼痛,若效果不佳,則會考慮轉介進行神經阻斷術、血管減壓手術、加馬刀等侵入性治療,若患者不願接受侵入性治療,藥物治療效果也不佳,則可搭配針灸、物理治療或注射靜脈營養等輔助性治療,注射靜脈營養需依患者不同狀況,加入維生素、抗氧化物等物質,該名患者經接受1至2週1次的靜脈營養治療2個月後,疼痛指數從9、10分降到3分,症狀明顯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