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劍韜
就讀小二的「阿哲」每週尿床至少兩次,三天兩頭洗床單讓媽媽十分抓狂,連打帶罵都無法改善,親子關係相當緊張,尤其當同學的家長邀約上山露營,媽媽總找藉口推辭,讓孩子在同儕間少了共同話題,阿哲更顯得內向沉默。所幸經就醫後,找出原因是腎臟鈣化,透過增加飲水量,減少可樂、巧克力等咖啡因攝取,設定鬧鐘訓練排尿,順利解決夜尿問題,母子都鬆了一口氣。
腎臟鈣化 醫囑多增加飲水訓練排尿
◎造成尿床的原因包括生理、心理和病理因素:
●生理因素:尿床具有遺傳傾向,若父母皆有幼年尿床病史,則子女尿床機率高達7成;會尿床的孩子雖然神經構造與控制中樞皆正常,但神經系統發育較為緩慢。
有些尿床的孩童膀胱容量和同齡孩子無顯著差異,但因大腦發育較慢,其夜間的抗利尿激素分泌量較少,所以也會有夜間多尿情形。
●心理因素:特別與父母親死亡或離異、新弟妹出生、換學校、搬新家等心理壓力有關,不過大部分的尿床都不是「心理問題」,所以心理治療是無效的。
提醒家長,尿床的確容易造成孩子心理障礙、影響自信心,造成焦慮及交際上的困難,並影響夜間睡眠和日間生活品質,更可能影響親子間的互動。
●病理因素:腎臟結石是常見造成尿床的病理因素,好發族群為有家族史的孩童。腎臟結石需經年累月沉積而成,在孩提時期大多以結晶的型態散布在腎盂周邊,在腎臟超音波下面可以見到明顯的結晶,甚至會有部分已經形成小的結石。
◎尿床治療方式可分為「行為治療」和「藥物治療」:
在接受藥物治療之前,會先請家長協助孩子調整生活作息,如白天盡量多喝水,傍晚少喝水,睡前不喝水,還要減少含咖啡因食物的攝取(如可樂、巧克力等),以降低夜尿的情形,並鼓勵孩子多吃青菜、蔬果預防便秘,避免直腸積滿糞便而壓迫膀胱。
同時也指導改善孩子排尿姿勢,讓尿道周圍肌肉放鬆以利排尿完全,上述做法都有助改善尿床。
雖然大多數尿床都可以在國中前自行痊癒,但有少數尿床的原因是比較複雜的情況,而且尿床對學齡孩童的心理影響相當大,若無積極診斷治療,給予正確觀念,恐使他們產生自卑感與挫折感。需要家長、孩子、醫師三方合作,找出適合且有效的治療方式,協助孩子揮別尿尿小童的夢魘。
(作者為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小兒腎臟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