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建志/台中報導
台中一名2個月大的嬰兒,到健兒門診檢查時,發現臉部總會固定轉一側,醫師觸診更發現其頸部有腫大肌肉塊,疑似出現斜頸症狀,經轉介至復健科再評估及進行復健,斜頸現象才有改善。醫師提醒,幼兒成長時,動作、語言、身心等方面有遲緩或不正常表現時,6歲前是黃金治療期,透過專業治療師進行早期療育,能改善生長遲緩而跟上正常發展。
大里仁愛醫院小兒科主任劉芳青表示,7歲前的學齡兒童,有7次免費兒童健康檢查,透過每個階段的檢查,確認身高、體重、頭圍是否符合生長曲線,若出現異常或成長遲緩,可透過及早發現、轉介至復健科或相關科別治療。
劉芳青指出,日前一名2個月大的幼嬰被家長帶到健兒門診檢查,門診中發現嬰兒的臉只看固定一側,觸摸後發現頸部有腫大的肌肉塊,懷疑是「斜頸症」,立即轉診至復健科進一步檢查、治療。
復健科醫師陳巧萍說明,該名嬰兒檢查後確診是斜頸症,該症狀發生原因複雜、機轉不明,但在出生4個月內治療效果最佳,若未治療,症狀不會消失,長大會出現脊椎側彎等後遺症;所幸在醫師對嬰兒進行拉筋、擺位治療和超音波熱療後,狀況已明顯改善。
成長遲緩 6歲前黃金治療期
陳巧萍表示,小兒在成長階段中,有幾項指標可供家長參考,包括7個月大不能坐、8個月大不會爬、1歲6個月不會走、2歲無法語言發音,都可能是孩子出現發展遲緩,需要就醫進一步評估與檢查,醫師可透過動作評估及語言發展評估,針對孩童需要矯正的部分提供專業協助,而6歲學齡前是最佳的黃金治療期。
陳巧萍說,早年對於育兒常有「大隻雞晚啼」的迷思,因而錯失黃金治療期。對於發展遲緩兒童,應經由專業及小兒專長的職能、物理、語言治療師評估狀況後,設計針對每個孩童的早期療育介入教案,透過團體課程或1對1方式,提供完善的療育環境,幫助孩子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