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靜嫻
便秘竟與罹患帕金森氏症有關?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追蹤5000多名便秘者資料長達6年發現,多年後,重度便秘患者罹患帕金森氏症的機率高達10倍之多。國外研究報告也有針對腸道菌群與帕金森氏症致病機轉的新發現。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動物實驗中,將未曾接受治療的帕金森氏症患者與正常人的糞便,分別餵食先天腸道無菌的小鼠,飼養一段時間後發現,前者腦部出現神經細胞退化、運動功能變差的症狀;後者則無此現象。
重度便秘患者 罹病機率高達10倍
帕金森氏症是常見的老年神經退化性疾病之一,主要症狀為靜止性顫抖與漸進式的動作遲緩。初期症狀被認為不僅是從動作變慢開始,病患還會有便秘和排便次數減少的前驅症狀,甚至早在動作症狀出現之前的數年就已出現,並可能伴隨其他如夜晚睡夢中拳打腳踢、做惡夢,以及嗅覺力變差等狀況合併表現。
素有「第二個腦」之稱的腸道,為人體最大免疫器官,腸道中有500種、超過百兆個細菌,與人體形成一種共生關係。當腸道微生物菌叢失調,不僅腸胃健康會出問題,亦會透過所謂的「腸道菌群─腸─腦軸」的途徑,藉由免疫發炎反應、神經內分泌和迷走神經訊息傳遞等影響腦部的運作,甚至會導致中樞神經系統的退化性疾病產生。
通常飲食習慣未改變,也無服用可能導致便秘副作用的藥物,3天未排便即可稱為便秘。這類患者多數腸道菌叢多樣性偏少,至於如何維持腸道菌叢生態平衡,關鍵就在於對人體有益的菌種數量是否足夠。
改善便秘 宜多運動補水攝取纖維
許多人會補充益生菌幫助排便,但對於帕金森氏病患如果盲目攝取過量多種益生菌,雖然是我們認為的好菌,卻可能破壞帕金森氏病患腸道的平衡,最好不要亂補充。
帕金森氏病患應規則服藥才能控制病情,又以飯前半小時服藥的吸收效果為佳,但須與維生素B群錯開吃,以免尚未吸收就代謝掉了。若有便秘情況,建議每天至少進行半小時有氧運動、多攝取膳食纖維,以及一天至少補充水分1000-1500CC,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排便,讓腸道菌相維持均衡健康狀態,讓藥物吸收良好,病症動作才能獲得改善。
(作者為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