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俊忠/台南報導
一名31歲男子罹患異位性皮膚炎10年,每次沐浴後就癢到受不了,秋冬季節乾癢更甚,甚至癢到睡不著,睡眠品質不好影響工作。因自覺西醫治療效果不佳,因此尋求中醫治療,診治調理1個月後,皮膚發癢頻率降低,生活品質獲得改善。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師陳奕任表示,這名患者就醫時,局部皮膚乾澀脫皮、無滲液流出、苔癬樣斑塊及網狀色素沉著,皮膚有增厚變暗現象。因此依患者的體質調配用藥,將四物湯裡的熟地改生地,再加玄參、荊芥、防風等中藥調養,以及讓他擦拭適用於異位性皮膚炎的乳液,調理約1個月,乾癢感減輕。
台南市立醫院指出,異位性皮膚炎在台灣盛行率約1至2成,若父母其中1人有此病症,則小孩患有該症機率為2~3倍;若父母都罹患則會上升至3~5倍。患者常見症狀包括:皮膚乾燥、紅腫、滲液及角質化。造成惡化因素為過度洗澡及不使用保濕、情緒緊張,暴露於溶劑、洗滌劑、高溫與乾燥環境。
另外,異位性皮膚炎也會增加氣喘、過敏性鼻炎、結膜炎、注意力較不集中等機率。西醫主要治療法為抗搔癢、外用類固醇及保濕劑,嚴重者考慮使用免疫抑制劑合併類固醇。
飲食須清淡 忌食辛辣
陳奕任提醒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患病期儘量保持心情平靜、飲食清淡、忌食辛辣,少食海魚蝦蟹、豆腐乳、酒,以利身體康復;緩解期以調養身體使不復發為主,配合中醫調理與適合的保濕乳液,可以緩解好發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