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樹文
2歲的小華(化名)托兒所下課後和爸媽外出吃晚餐,回家後竟狂吐,地板、床單都是嘔吐物;難道是吃到不潔的食物嗎?食物中毒?爸媽懷疑食物有問題,但大人也吃了同樣的食物卻無異狀,接下來,小華吃喝什麼就吐什麼,也拉肚子,爸媽趕緊帶他就醫,經診斷是兒童急性腸胃炎。
最近有許多小朋友因嘔吐、腹瀉來看門診,病因都是急性腸胃炎;兒童急性腸胃炎的前3名病原是輪狀病毒、諾羅病毒、沙門氏桿菌。
急性腸胃炎常見於冬春季節,多數是感染輪狀病毒或諾羅病毒,由於傳染性強,水瀉時,1公克糞便可能含有高達千億個病毒,未曾感染過或是未接種疫苗的人,只要經口食入上百個病毒即可致病,且病毒在環境中可以存活數天。
腸胃炎大多經由糞、口傳播,當沒有抵抗力的人,食入受到污染的食物與飲水,或吸入病人嘔吐及排泄時產生的飛沫,就會受到感染。因此,出入公共場所、學校孩童間分享玩具、書本、遊樂器材,或是經照顧者接觸,都可能是急性腸胃炎的傳染源。所以大人、小孩勤洗手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嬰兒出生後6至8個月前完成輪狀病毒疫苗接種,也可降低幼兒感染後的嚴重症狀及住院率。但輪狀病毒疫苗目前仍須自費。
腸胃炎病童每吃必吐,有些照顧者擔心小孩沒吃東西會營養不良,其實,病童在急性期一吃就吐,吃再多也沒辦法吸收,不如讓腸胃休息,等症狀比較緩和,再採少量多餐,吃清淡的食物,孩子並不會少吃幾餐就營養不良,倒是維持身體水分及電解質的平衡比較重要。
如果是6個月以下的嬰幼兒,建議仍繼續喝母乳,並且少量多餐即可,不需要特別改換無乳糖或低乳糖的配方。
「輪狀病毒」與「諾羅病毒」都是台灣常見的急性腸胃炎病毒,輪狀病毒更是嬰兒和5歲以下幼童腹瀉最常見的原因,主要流行季節為每年11月到隔年3月間;提醒大人小孩預防腸胃炎,都要注意手部衛生、食物飲水的衛生。
(作者為彰化秀傳紀念醫院兒童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