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舒民
70歲的陳媽媽有心搏過速的病史,上週晚上因為全身無力合併胸悶冒汗而看診,並要求打營養針。她一進診間就被發現臉色蒼白而且血壓低到快量不到,心電圖發現心跳只剩30下,因為擔心急性心因性休克,於是立即轉往醫院進一步檢查。
在裝置臨時體外心律調節器及加護病房觀察2天後,發現藥物濃度過高,才知道原來是陳媽媽因為心悸,直接吃了雙倍劑量的藥物而導致嚴重心速過慢,在觀察3-4天後,才有驚無險的出院。
老病號切忌自行加減藥
心悸是很常見的症狀,很多情況下,確實會伴隨心跳過快,在一般醫囑下,醫師會開立降心跳的藥物以改善症狀,服藥頻率依不同藥物的強度或效期,而做不同的調整,如果是短效,可能一天需服用3-4次,長效的藥則為1-2次。像陳媽媽就是服用長效性的藥,而長效的藥開始作用的時間較慢,她覺得沒改善,所以短時間內又多吃了兩顆,等到藥效一來卻過量,並導致嚴重心跳過慢,甚至有生命危險而差點裝上心律調節器。
心跳過快有時是因為身體的壓力或受到刺激所引起,例如疼痛、害怕、發燒或脫水等,這時候的心跳速率只須去除原來的因素,心跳即會恢復正常;也可能是慢性代謝疾病造成,例如甲狀腺功能亢進,這就需要長期的甲狀腺藥物及降心跳速率的藥物來治療。
當然心跳變快也有可能是突發性心律不整,這時必須做心電圖檢查,立即判斷何種心律不整,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查或單純藥物控制,如果貿然自行服藥,往往錯過關鍵治療時機,並可能有立即性的生命危險。所以,如果常出現胸悶或心悸的情況,一定要接受檢查,至少快速的心電圖可以排除是否為危險性的心臟缺血或致命性的心律不整,切記不可自行亂加減藥物。
慢性病患常常因為已服藥多年,有時會很自豪地說,自己已經可以當醫師,而自行調整藥物劑量,甚至將自己的藥拿給親朋好友「共享」,這可能會引發嚴重併發症;所以一旦有新的症狀,建議一定要翔實告知醫師,由醫師調整處方,切忌自行增加藥物劑量,以免造成無法挽回的遺憾!
(作者為台中舒民診所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