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周彥妤/台北報導
17歲的蔡同學出生時是早產兒,2歲確診發現高度遠視及俗稱「鬥雞眼」的內斜視,以致他的雙眼弱視,經戴上高度遠視眼鏡治療後,5歲已無弱視,但成長過程中,因仍有鬥雞眼,視線還是有死角,過馬路常要瞻前顧後,直到國一接受內斜視手術後,不論視力及外觀已與常人無異。
醫師提醒,早產兒是斜弱視危險因子,儘量把握3歲前的黃金治療期,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眼科主治醫師謝靜茹指出,蔡同學是俗稱「巴掌娃娃」的早產兒,2歲時母親發現他有鬥雞眼,隨即帶來就醫,確診發現內斜視外,另有高度遠視,隨後戴上700度的高度遠視眼鏡治療,5歲已無弱視,視力可達1.0,母親考量讓蔡同學國中時再做內斜視手術。
但蔡同學表示,接受內斜視手術之前,左眼視線的死角除了讓他走路時常撞上其他人、打籃球無法順利接球及瞄準籃框、教室位置一定要坐中間,尤其過馬路更要瞻前顧後等不方便;同學因不瞭解斜視,也會投以特異眼光。直到國一做了內斜視手術,才回復平常生活。
謝靜茹提醒,孩子1、2歲時,家長若發現他的眼神不對勁、看電視總會歪頭或斜睨、喜歡靠很近看東西或對繪本上的有趣圖片興趣缺缺等,建議家長帶孩子就醫檢查,若3歲前及早治療,治癒率至少可達8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