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調適障礙症 破壞親子關係的怪物

2017/09/20 06:00

孩子只顧著玩手機,不聽話,常令家長很困擾;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提供/陳維均)

圖‧文/陳維均

孤獨的小孩易胡思亂想,嚴重會發生調適障礙的問題;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提供/陳維均)

11歲小翔(化名)被媽媽帶來門診,媽媽說:「小翔在暑假期間變得很容易生氣,覺得我們都在數落他,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他的額頭有一些割痕,問他是不是自己割的?沒想到他竟然很生氣,還跟我們大小聲…」

無處宣洩壓力 常見自殘行為

詳細詢問後發現,小翔的個性乖巧內向,很少與同儕互動,暑假在家時間變長,但媽媽因為經濟壓力大,總是忙到很晚才回家,不僅疲累,還要煮飯、做家事。看到小翔坐在沙發玩手機、看電視,不自覺一把火上來,對著小翔生氣碎碎念。漸漸地,小翔也感受到壓力,為了紓解情緒,開始出現一些自殘行為。

這個案例其實是因為媽媽本身的壓力調適困難,進而影響到小翔的情緒反應,加上缺乏宣洩壓力及轉移注意力的能力,而採取傷害自己的行為,發生「調適障礙症」。

「調適障礙症」是指對一個明顯壓力源(人際關係、學業、工作、經濟、離異、生病或死亡等)開始的3個月內,逐漸發展出適應困難的情況。經常伴隨焦慮、緊張、害怕、憂鬱、易怒、注意力變差、失眠、食慾及體重變化,或是身體諸多不適等症狀。

尋求家人支持 學習紓壓技巧

「調適障礙症」在青少年可能會以打架、曠課、逃學、物質濫用或傷害等行為問題來表現。要注意的是,缺乏病識感者可能會將責任投射到別人身上,不斷怪罪或傷害別人來減少自己痛苦。

◎調適障礙症的治療分為非藥物及藥物治療:

●非藥物治療:尋求同儕或家人支持,學習自我放鬆紓壓技巧,如運動、參與一些社交活動等(這些也是常見的預防方法),或是透過心理諮商治療,如支持性心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或是團體治療,改善症狀。

●藥物治療:若是病情較為嚴重,則可以針對個人狀況,選擇藥物加以輔助治療,以舒緩焦慮、憂鬱、失眠等現象,預後通常良好。

若不積極處理或忽視這些狀況的發生,則要小心症狀慢性化,演變成憂鬱症、焦慮症或其他身心相關疾病。

(作者為彰濱秀傳紀念醫院精神科暨身心內科醫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加入自由健康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