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虎媽訂高標 兒咬指甲洩壓力

2017/04/01 06:00

▲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很重要,必要時,可請專業人員協助處理;圖為情境照。

文/李連冀

讀小一的宥宥(化名)指甲短到都快陷到肉裡去了,媽媽也疑惑他的指甲怎麼都長不出來,看了皮膚科醫師後,才知是他自己咬掉的,醫師建議媽媽帶他到身心醫學科就診,從心理層面來處理孩子的問題。

雖然宥宥矢口否認有咬指甲的習慣,但還是無意間讓媽媽發現到他會趁入睡前,躲在棉被裡咬,她忍住怒火,等到隔天起床時才數落孩子,而害怕媽媽生氣的宥宥不敢作聲,咬指甲的習慣變得愈來愈嚴重,甚至咬到指頭都流血了。

媽媽翻遍了各種教養書籍也軟硬兼施,想找出孩子為什麼會咬指甲?結果孩子哭著嗆她說:「我有事寧可跟姑姑或老師說,也不要跟妳說!」媽媽只好帶他就醫。

原來宥宥既是長子又是長孫,出生以後,就備受家族成員矚目。奶奶特別寵愛他,以致宥宥在媽媽管教時,就趕快跑去找奶奶討救兵。不敢忤逆婆婆的媽媽只好趁奶奶不在時加倍處罰,並以高標準要求他的成績、才藝及生活習慣。

媽媽了解孩子壓力大,也知道她需要多用鼓勵的方式來幫孩子改正習慣,可是婆婆太寵溺孫子,讓她跟先生不得不扮黑臉。

宥宥在與治療師遊戲互動之後,願意傾吐自己的困擾,表示有時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咬指甲,但同意我們請媽媽幫忙,為他的指甲塗上一層有苦味藥水,當手指頭拿到嘴邊就不想再咬下去。

兩星期後,宥宥的指尖傷口癒合良好,治療師誇讚他的手指頭好漂亮,他露出了難得出現的自信笑容。

一個月後,他的指甲已經長到指尖,我們請媽媽親自幫他修剪,讓母子透過肢體的接觸修復彼此的關係,但媽媽也願意定期帶他過來接受心理治療,談自己的喜怒哀樂。

一味的要求、責罵,無法矯正孩子的習慣,需要經過評估,找到適合的增強或嫌惡刺激,才能助他一臂之力。

(作者為陽明醫院身心醫學科醫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加入自由健康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