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忠憲/台中報導
生吃野生哺乳類動物,恐會引發急性膽囊炎!
52歲周姓工程車司機是原住民,每逢休假總會回山上老家,捕捉野生飛鼠,生吃腸子,但日前卻突然發燒持續一週不退,到醫院就診,才發現免疫力下降,導致生食中的細菌造成急性膽囊炎。醫師提醒,生食均帶有細菌,建議不要生吃。
部立豐原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何明印表示,周先生腹痛急診時,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是急性膽囊炎,但他沒有膽結石,進一步做電腦斷層檢查也排除是腫瘤引發,最後是血液檢查出罕見的「氣單胞菌」引發。
急性膽囊炎通常是膽結石引起,若是沒有膽結石的膽囊炎,常發生在重症、敗血性、加護病房患者身上,但周先生出現此症狀實在太反常。
何明印指出,由於「氣單胞菌」存在野生哺乳類動物身上,經他多次詢問,周先生才說,老家在山區,回家鄉時會打飛鼠(也就是鼯鼠)生吃腸子。這是因為家鄉人認為,飛鼠不落地,都吃樹木嫩芽,所以沒有細菌,可以放心吃,尤其飛鼠腸更是美味。
何明印表示,正常人因免疫力好,即使吃到氣單胞菌,身體並不會出現疾病,但如果免疫力下降,細菌吃下肚後,就會引發急性膽囊炎。
周先生經過引流和抗生素治療2週後才康復出院。他回診時也說,已經不敢再生吃飛鼠了。
何明印指出,臨床上也曾有患者愛吃生魚片,感染克雷白氏菌引發肝膿瘍,第一次經過治療康復,患者經過一段時間又開始吃生魚片,不料又發生肝膿瘍。如此反覆發生3次,患者才真的戒掉生魚片。
任何食物未經烹煮生食下肚,都可能把細菌一起吃下去,因此他不建議生食。尤其是有高血壓、糖尿病、尿毒症、肝硬化、免疫疾病、癌症等慢性疾病患者,更是不要生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