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凱米颱風過後,國內類鼻疽暴增,衛福部疾管署今(13日)公布上週新增19例本土個案,並新增3例死亡,分別為高雄市60多歲男性、台南市50多歲與80多歲女性,均有慢性病,因類鼻疽併發肺炎或敗血性休克死亡;今年累計37例類鼻疽,創下近19年同期新高,但預估高點已過,本週起確診數將明顯下降。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上週新增19例本土類鼻疽,分別為高雄市15例、台南市及台中市各2例,年齡介於 20多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7月24日至8月7日,其中17例具有慢性病史,7例有污水、土壤等相關環境暴露史。
其中3例死亡,均具慢性病史,於發病0至15天因類鼻疽併發肺炎或敗血性休克死亡。疾管署防疫醫師鄔豪欣表示,其中1例有污水接觸史,為65歲男性,有糖尿病病史,7月底發燒、嗜睡,病況持續進展,2天後到醫院,胸部X光顯示肺炎、呼吸急促住院,但持續惡化在住院10天死亡。
其餘2例為89歲女性有神經系統病史,長期臥床,7月29日照護人員發現呼吸急促、血氧偏低送醫,但到院沒有生命徵象死亡;54歲女性有血液慢性病史,7月30日出現上呼吸道症狀,就醫3天後加劇,出現心悸、冒冷汗,到醫院發生休克,收治於加護病房後病況惡化,隔天死亡。
羅一鈞指出,上週新增19例中,有3例死亡,14例仍在住院,2例在加護病房。凱米颱風過後,至今累計30例類鼻疽,有3例死亡,25例仍在住院,4例在加護病房,其餘2例出院。
疾管署統計,今年國內已累計37例本土類鼻疽,為2006年以來同期最高,其中30例為凱米颱風後確診個案,居住地分布為高雄市23例、台南市4例、台中市2例、嘉義縣1例。國內先前最大類鼻疽疫情為2005年海棠及泰利颱風後於南部二仁溪流域累計確診42例,其中8例死亡。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這次強颱登陸,帶來的雨量超越海棠且淹水廣泛,導致中南部沖刷出土壤中的細菌,可能造成細菌飄浮在空氣中,被吸入而感染,但也可能直接接觸污水而感染。
羅一鈞指出,這次災情看起來比較嚴重,且颱風過境尚未滿1個月,還要觀察增加趨勢,不排除類鼻疽病例數超越海棠的紀錄。從過去的經驗分析,颱風後9天往往是通報發病高峰,現在已是第3週,研判高點已過,本週確診數就會明顯下降,但仍要提醒可能有較晚發病、就醫個案,8月底前仍是可能增加病例的關鍵期。
羅一鈞再次提醒,高風險族群為有糖尿病、肺病、肝病、腎病、癌症或免疫功能受損的人,重症機率較高,常見的病徵包括發燒、頭痛、局部腫痛、潰瘍、胸痛、咳嗽、咳血及淋巴結腫大,可導致皮膚膿腫、肺炎、腦炎、敗血症,需儘速以適當抗生素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