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建志
一名40歲女性,這幾年來,只要一快速抬頭及點頭,例如刷牙漱口或舉杯喝水時,眼前景物會晃動。搭車時,很怕行經顛簸路面,例如減速丘或石子路,會頭昏眼花。
原本以為是「自律神經失調」,服用過抗憂鬱劑,病症依舊;以為是半規管耳石沉積症,接受過耳石復位術,隨即劇烈地噁心嘔吐,癱軟在地,無法走路,被送進了急診;以為是腦幹中風,接受核磁共振檢查,並無異常發現,接著被轉介至暈眩門診。
用手掌蓋住她兩側耳殼,手心起伏壓縮耳道,她隨即感到暈眩,持續好幾秒。安排電腦斷層檢查,兩側上半規管上方骨性外殼,居然出現了裂隙,跟顳骨氣房相通,原來是罹患了上半規管外淋巴瘻管(perilymph fistula of sup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此病並不多見,這種結構性半規管病變,大多起因於某次頭部外傷,波及上半規管,內耳跟顳骨氣房相通。只要患者改變頭部姿勢,外淋巴液在瘻管內來回流動,底下膜性半規管出現多餘的搖晃,內淋巴液來回流動,推動壺腹內的頂帽,發出前庭訊號,使患者以為頭部還在轉動,進而出現眼震,輕者出現震動視幻覺,重者暈眩,感到天旋地轉,噁心嘔吐。
若患者有偏頭痛體質,會比常人更難承受頭痛發作時所帶來的不適,極易發作眩暈。不僅如此,對於感冒時咳嗽、鼻過敏時打噴嚏或上大號時用力憋氣,都會相當地敏感。
盲目長期口服止暈藥只能治標,更不宜貿然接受耳石復位術,建議先以電腦斷層確認此病,接著口服抗組織胺至少3個月,控制顳骨發炎,促使瘻管上方的氣房黏膜穩定,不再輕易地上下膨起及凹陷,病症就會緩解。
需注意的是,慢性前庭性偏頭痛、前庭性陣發症(動脈壓迫聽神經或腦幹)或聽神經瘤之症狀很類似此病,一樣會出現姿態性暈眩,治療策略迥異,宜先正確就醫。(作者為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