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禹慶/澎湖報導〕名列台灣毒魚榜首的魟魚,一般人在海中遇到頻率算高,但文獻記載偶遇魟魚緊急處置方式,則付諸厥如。部立澎湖醫院骨科專科醫師蘇文進,決定攜手日前魟魚刺傷的水產養殖業者,整理相關偶遇魟魚及遭到刺傷處理方式,提供給外界參考。
蘇文進表示,若在淺水區遇到魟魚,可用腳拖著沙子,這樣可以提前驚動魟魚,讓牠們游走。在海中潛水時,避免在水中快速移動或潛水時突然改變方向,這可能會讓魟魚感到驚恐或威脅。無論多麼好奇,都不要觸碰魟魚或試圖和他們抓住牠們,請保持安全距離,給予他們安寧的生活環境。
假如在野外被魟魚的尾刺扎到,蘇文進表示,首先保持冷靜,並馬上至安全的地區或離開水裡,接著請控制失血和清潔消毒傷口。標準的症狀控制方式為為熱水浸泡患處或患肢,假如有乾淨的清水(生理食鹽水更佳),使用攝氏45度(華氏110至115度)左右的溫度浸泡約30至45分鐘。請勿逕自移除尾刺,造成軟組織更進一步傷害和增加感染的機率,請馬上送至醫院急診,交給專業的醫療人員處理。
醫師會使用X光或電腦斷層評估尾刺的侵犯程度,假如尾刺過於深入軟組織,則需要進入開刀房處理。同時使用抗生素和破傷風免疫球蛋白預防感染,抗組織胺或是類固醇也是很好的武器。被魟魚的尾刺扎假如有好好的接受治療,原則上都能過關,不過仍須注意有較高的傷口感染機率以及短期患肢腫脹等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