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綿傑/台北報導〕教育部本月1日預告高中職「身心調適假」將於8月起上路,盼藉此協助學生覺察其心理狀況並促使教師、家長重視、覺察學生心理狀況。台灣青年民主協會則肯定教育部修法,但也呼籲配套措施更完善避免上路後產生爭議。
大專校院陸續推出「心理假」,教育部本週也正式上網預告「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學習評量辦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其中在第24條學生請假假別中正式加入「身心調適假」,至於請假規定,則由學校定之。
教育部指出,為協助有輕微心理不適、心理困擾之學生,調整心情,平衡身心狀況,渡過短期心理不適,增訂身心調適假假別,協助學生覺察其心理狀況並促使教師、家長重視、覺察學生心理狀況。
而高中心理健康假在今年3月就已有42校進行試辦,試辦方案主要內容包含,學生輕微心理不適可以申請請假;學生1個學期可以請最多3天的「身心調適假」每次請假必須以「半天」或「1日」為單位,不能請1節課或2節課。
此外,請心理假時,必須取得家長或實際照顧者的同意證明;高中職定期學業成績評量及補考期間,都不適用身心調適假;心理假不算事假,不適用扣考規定,請身心調適假的學生不能領全勤獎 等。
台灣青年民主協會對教育部開始重視學生心理健康,並將身心調適假法制化表示肯定,但認為需要有相應的配套措施,如台北大學設計在學生請心理假的當下,系統就會寄出「關懷信件」,信件裡會有諮詢專線、紓壓方法,也會有學校諮商的預約網址,但學生不需要回覆這封信,可以自己在信件裡看看有沒有適合自己調適的方法。
青民協建議,教育部應檢視本學期各校試辦的情況,包含請假的學生人數、後續關懷輔導措施等等,也可參考各大學目前辦理情況,建立更完善的配套措施,避免8月1日新學期上路後,教學現場師生間的認知差異,或有學校不讓學生依法請身心調適假的狀況,讓身心調適假能確實發揮當初政策所設定達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