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68歲的李女士從大學時期就為偏頭痛所苦,40歲時,除了全身疼痛外,還合併疲累、失眠、健忘、憂鬱的情況,到了50歲停經期大爆發、甚至失憶、憂鬱到跳樓,看了疼痛科、風濕免疫科和精神科卻通通沒效,直到衛福部基隆醫院副院長陳韋達確診她為纖維肌痛症後,透過規則服藥,以及調整生活作息後,不再為頭痛所苦,纖維肌痛症也改善許多。
痛、累、失眠、健忘、憂鬱 慢性疼痛常見症狀
陳韋達指出,每100人中,就有2-3人是纖維肌痛症患者。此病最常見的年齡是50-60歲,其中女性罹病的機率高於男性。纖維肌痛症最主要的5大症狀:「1痛、2累、3失眠、4健忘、5憂鬱」,而這5大症狀,同時也是所有慢性疼痛疾患的共同表現。
陳韋達表示,由於纖維肌痛症「看不到、摸不著」,許多病人常被認為無病呻吟。但其實此病是慢性疼痛的大魔王,需要旁人更多關注及了解,並透過醫療方面的協助,以及日常生活中的5個面向著手,也就是「SEEDS」:睡眠(Sleep)、運動(Exercise)、飲食(Eat)、日記(Diary)還有壓力(Stress)。
掌握SEEDS要點 可有效改善疼痛
●Sleep(睡眠):每天11點前入睡,睡眠至少6小時,最好有7-8小時,以側睡姿為佳。
●Exercis(運動):陳韋達和台北榮總復健部職能治療師王柏堯一起發想出的「核心快走法」這種適合慢性疼痛、在快走過程中結合核心訓練、重量訓練甚至高強度間歇訓練,能強化核心的日常運動。
核心快走法結合理論基礎與臨床經驗設計而成,分為3個等級 (初階版、中階版、以及高階版),可隨著運動的習慣與自身的能力加以調整。
●Eat(飲食):採取抗發炎飲食,一天至少5蔬果,可吃五殻根莖類,但不要吃精製澱粉等食物、
●Diary(日記):每天寫日記記錄每天的疼痛程度、位置、型態、誘因、服藥情況、運動量、睡眠品質與壓力指數。
●Stress(壓力):從身心靈多方面解構壓力改善疼痛。
李女士今天在陳韋達的《終結慢性疼痛的14堂自救必修課》(原水文化出版)新書發表會中指出,在確診為纖維肌痛症之後,除了規則服藥、找到自己的藝術天分(纏繞畫和拼布)外,也用運動教練的故事激勵自己,並持續運動,包含快走、練瑜伽和上健身房。經過治療與生活調整後,目前她的頭痛沒再來,纖維肌痛也改善很多,生活品質大幅改善。
陳韋達表示,慢性疼痛是一種「沒有傷口的疼痛」,和壓力高度相關,多數的慢性疼痛不是來自身體組織的損傷,而是來自大腦的可塑性改變與過度保護作用。
正因為慢性疼痛來自大腦的可塑性變化而與急性組織損傷無關,因此,市面常見的急性止痛消炎藥,無法有效地改善慢性疼痛。許多研究甚至發現長期使用止痛藥(尤其是含有咖啡因的複方止痛藥),會改變大腦的可塑性,導致部分慢性疼痛疾患(如慢性偏頭痛)惡化!
慢性疼痛治療藥物 神經穩定劑為主
他並指出,慢性疼痛的藥物治療以神經穩定劑為主,臨床常用的有兩類:抗癲癇藥與抗憂鬱劑。其實,止痛藥無法治好慢性疼痛,只能治標,適合在疼痛突然惡化時短暫使用,神經穩定劑才能治本,但需要長期規則服用一段時間。需要請病人特別注意的是:治本的藥如果隨意變動劑量或吃吃停停、有痛才吃,無法發揮穩定神經、緩解疼痛的效果。
急性止痛藥長期用 恐傷肝腎及胃
治標的急性止痛藥如果當做治本的治療方式長期使用,不但要小心傷胃或肝腎方面的副作用,有偏頭痛體質的病人反而會有「止痛藥過度使用」的成癮風險,導致偏頭痛從陣發性,變成難以治療的慢性偏頭痛,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