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熱氣候又潮濕恐傷腎 台大公衛:農民、醫護、工人宜補水、忌含糖飲

2024/05/23 15:39

台大公衛環境與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教授楊孝友說明全球暖化的熱危害可能導致腎臟傷害,(記者楊綿傑攝)

〔記者楊綿傑/台北報導〕全球暖化氣溫上升是世界面臨的問題,台大公衛團隊發現,長期暴露在炎熱環境工作之農民,排除因高血壓、糖尿病造成之慢性腎臟病,發生機會較一般民眾高出5成,且包括營建工人,甚至是穿著防護衣的醫護,也都是熱危害導致腎臟傷害的高危險群,提醒必須及時補充水分,並忌含糖飲料。

台大公衛環境與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教授楊孝友說明,非傳統原因慢性腎臟病最早被報告於中南美洲採收甘蔗的蔗農,因氣候潮濕高熱,造成許多農民年輕很輕便罹患慢性腎臟病、腎衰竭,受到國際重視,而台灣氣候環境也是潮濕炎熱,與腎臟病之間的關係成為研究重點。

團隊針對彰化農民做研究,發現60歲以下慢性腎臟病有48.9%無高血壓、糖尿病等傳統病因,尤其在農民盛行率為2.3%,高於非農民的0.9%,而約5分之1農民有脫水狀況,也可能與炎熱工作環境有關。進一步比對全國健檢資料,亦可看出農民罹非傳統原因慢性腎臟病風險較高,戶外高溫曝露更增加風險。

在致病機轉方面,楊孝友指出,熱的時候,下視丘及大腦會控制血液集中在皮膚,內臟器官如腎臟的血量會從20%降至5%,造成發炎,開始缺血,除了中老年人、糖尿病患對熱調節的能力較慢外,懷孕7至9個月孕婦更恐增加死產的風險,因此需要注意熱危害的預防。

另外,研究團隊也發現,疫情期間醫護穿著密不透風隔離衣,雖然外面溫度僅30幾度,但身體承受的卻是超過50度的熱壓力,因此也觀察到醫護腎臟功能顯著下降的現象,後來透過與新加坡大學合作,以提供醫護冰沙機方式降溫,也可以避免水分攝取過多。

對於熱傷害的症狀,楊孝友表示,包括頭暈、頭痛、噁心想吐等皆有可能,如疫情期間公衛學生支援劍潭檢疫所工作,一群人搭車時雖然車速慢,但卻多人發生暈車現象,即是熱傷害所造成,此時應透過補充水分減緩傷害,但忌含糖飲料以避免傷害加倍。

楊孝友也呼籲,雇主對於未曾於高氣溫環境下作業之新進勞工,第1天在大太陽下工作時間不要過長,可用1週的時間逐步調整熱暴露時間,提供勞工生理熱適應。而營建工人、農民等高危險族群應定期腎臟檢查,以有效進行健康管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加入自由健康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