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建志、曾秉濤
在耳鳴門診中,不少患者可以確認疾病(指耳鳴)起自某次感冒,正罹患慢性中耳炎或鼻竇炎,再有一些患者,雖非起自感冒,後來卻發現正罹患泌尿道感染、肺炎或甲狀腺炎。聽力檢查顯示程度及狀況不一的障礙,大多為耳蝸病變,其實都是自體免疫反應所致。
解析致病機轉 3病變致耳鳴
●血液病變
為了抵抗感染,人體免疫系統分泌出大量抗體,大分子蛋白質使血液變得濃稠,影響到整個內耳微循環,特別是血管紋處處,血流不良,內淋巴液分泌減少,鉀離子濃度變低,膜性耳蝸管功能不良,患者出現廣泛性的耳蝸病變。
●血栓病變
血小板遭抗體攻擊,破裂後,釋放出凝血因子,聚集紅血球,形成大小不一的血栓子,一起從迷路動脈,進入耳蝸動脈系統。較大的血栓子,通常會停留在離動脈分叉處較近的器官,而較小的血栓子,則會進入較遠的器官,形成「愈靠近末梢受傷愈輕」的特殊現象。
●血管病變
小動脈內皮遭抗體攻擊,細胞腫脹,管徑變小,管腔狹窄,阻礙血流。通常會發生在迷路動脈剛進入耳蝸之動脈分支處,造成整個內耳缺血,患者出現相當嚴重的聽障及眩暈,儼然「耳中風」。
屬進行性破壞 藥物治療可減緩聽損
自體免疫性耳蝸病變屬於進行性破壞反應,非藥物之治療方式不可能有效,若持續輕忽不治療,聽力會愈來差,耳鳴會愈來愈重。聽毛細胞擺動不順,所產生的聽覺訊號並非同時傳進腦幹,被大腦解讀為「迴音」。
這樣做 防內耳傷害
●治療時,會先給予大劑量副腎皮質素,靜脈注射或中耳腔注射均可,抑制抗體產生,消除耳蝸及動脈內皮水腫。
●給予抗生素,靜脈注射或口服均可,去除感染,減少續發免疫反應。
●患者需避免噪音,讓耳蝸獲得充分的休養。
●避免菸、酒及來路不明之偏方藥物,以免耳毒性效應傷害聽毛或神經。
●需多飲水,稀釋血液,縮短抗體停留在內耳的時間。(作者皆為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