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許麗娟/高雄報導〕國標女王劉真因女兒感冒看診、哭鬧,為安撫女兒讓醫師示範聽診,意外發現心跳有雜音,檢查出心臟主動脈瓣膜狹窄。今在高雄榮民總醫院有一場「聽心音、找心病」活動,提醒民眾心臟瓣膜疾病致命性高,建議平時在家就可自行用聽診器聽心音,或就醫時請醫師協助聽聽,及早揪出心頭大患。
高榮、台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台灣心肌梗塞學共同發起「聽心音、找心病」,高榮副院長許書雄指出,心臟聽診是診斷心臟疾病的重要檢查之一,若心臟出現異常往往會從心音與心律等面向反應,即便不是心臟專科,也能透過聽診器聽到很明確的心雜音、揪出問題。
高榮重症醫學部主任、台灣心肌梗塞學會理事長黃偉春表示,人的心臟有4個瓣膜,包括肺動脈瓣、三尖脈瓣、主動脈瓣及二尖脈瓣4扇大門,可以防止血液逆流,如果瓣膜發生病變,如鈣化、退化或感染,會出現狹窄或閉鎖不全,造成血液無法正常流通,換言之,心臟就像抽水馬達,如果發生瓣膜逆流或狹窄就會空轉,長時間就出現沒力或心臟衰竭。
心臟瓣膜疾病在各個年齡層都可能發生,早期可能完全沒有感覺、即便有症狀也不一定能直接聯想到是心臟發生了問題。聽心音主要是借助聽診器,來分辨心音的強弱、速度與頻率等,當心音不正常或有心雜音時,通常會建議患者接受心電圖或超音波進一步釐清病情。
黃偉春說,聽心音可靠在胸壁上聽,但較不準,建議可買聽診器在家使用,主要聽4個位置,分別是心臟的右上、左上、中間和下面,健康為「撲通撲通」聲,主動脈瓣膜狹窄則是「轟轟轟」聲音。
高榮心臟內科醫師郭風裕說明,以主動脈瓣膜狹窄為例,發現期別不同,預後差很多。輕度狹窄時,可能只是覺得走路有點喘,但當重度狹窄、胸口會痛,這時平均壽命可能只剩5年,一旦到了走路會昏厥就只剩3年,若等到腳腫多已心臟衰竭,平均壽命只剩2年。
因此,若有心悸、容易喘、胸痛胸悶、容易疲勞、頭暈昏厥、體力下降要及早就醫,千萬不要拖到後面變成急症、重症,讓疾病「治療風險」變高、「治療效果」也變差。
黃偉春表示,主動脈瓣膜治療有藥物治療,但治標不治本,球囊擴張術則為過度型的治療,首選仍是外科手術的心臟瓣膜置換術。
郭風裕說,如果年紀小還在成長,醫師會建議先用修補的,等成年後再開刀置換,而置換瓣膜又分金屬與生物,金屬瓣膜耐久,適合年輕人,但要吃抗凝血劑,否則會造成血栓,但缺點是無法懷孕,會造成畸胎;生物瓣膜則因使用年限只有10幾年,較適合年長者,無論何種治療,都需要和醫師仔細討論,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