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萬一真的發生藥物過敏,千萬不要自己當醫生!台中市健保特約藥局協會常務理事游佩雯提醒,當藥物引起過敏時,應謹記「停、找、治、記」口訣,也就是,停止嫌疑藥並就醫;找醫師、藥師評估諮詢;適當治療與處理;記下藥名日後主動告知。
游佩雯指出,有一些藥物引起的皮膚過敏是很危險的,如讓藥師聞之喪膽、罕見的史蒂芬強森症候群(SJS),或更嚴重的毒性表皮溶解症(TEN)有可能危及生命。此外,不同過敏反應起始時間不一樣,有1小時內的立即型、72小時內快速型、超過72小時的延遲型,在使用過去未曾使用的藥物之後,可注意一下用藥後是否有不一樣的狀況發生。
游佩雯表示,皮膚就像人體的城牆,完善的皮膚屏障是健康很重要的機制。「癢感」其實是「哨兵模式」,像蚊蟲叮咬,哨兵就會提醒有敵人攻擊城牆;乾燥會降低癢的閾值,就是特別容易覺得癢。像是乾→癢→抓→傷→炎,變成惡性循環。
游佩雯強調,乾癢通常外觀呈現白色角質紋路明顯、指甲輕輕滑過會有脫屑狀痕跡,乾癢進行適當皮膚保濕就可以改善許多,根據國外專科診所建議,每日可塗至少2次潤膚產品,洗澡後塗潤膚產品效果尤佳。
游佩雯進一步說,至於過敏大多是體質因素,現代科學說法則是與基因有關。過敏會誘發發炎反應,皮膚出現紅、腫、疹,嚴重會有水泡。通常看嚴重程度需要一些藥物緩解,外用或口服抗組織胺,外用止癢的局部麻醉成分,外用製劑類固醇,嚴重時醫師也會處方口服或注射類固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