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思培/台北報導〕1名45歲男子長期從事戶外重度工作,近兩週從事連續磚舖地工程,常在36度高溫下連續工作4、5小時後,更感到胸悶、呼吸困難、肢體無力、全身不適,體溫高達38.6度,被送上救護車急診就醫,診斷為熱衰竭。醫師提醒,高氣溫作業環境下可使用電風扇降溫,但若環境溫度高於人體皮膚溫度,不要將電風扇吹向人,而是將電風扇吹向熱源。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職業醫學科主治醫師游文茹指出,熱急症按症狀嚴重程度區分為輕微症狀(如熱暈厥、熱筋攣、熱衰竭)與嚴重症狀(熱中暑)。熱衰竭發生原因可能是暴露在高溫環境,或是過度運動後造成身體過度產熱,暴露在高溫環境或劇烈運動,會導致身體水分或鹽分喪失。熱衰竭患者體溫可能正常或輕微上升,症狀包括嚴重不適感、口渴、噁心與嘔吐,患者一般會有輕微脫水,但不會有嚴重的神經系統症狀。
游文茹提醒,民眾若在高氣溫作業環境下,可用電風扇與低溫細水霧降低環境溫度,若環境溫度高於人體皮膚溫度,不能用電風扇吹向人,應該將電風扇吹向熱源,以增加空氣濕度、將低溫空氣吹向人體的原則操作電扇。
游文茹也說,戶外作業的民眾可穿著淺色、透氣與易排汗的工作服,並適時飲用運動飲料、添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膠質冷飲。作業期間要注意氣溫變化與紫外線,當紫外線指數高時須著長袖工作。若出現熱急症,應迅速移離熱環境至陰涼處、鬆脫衣物、冷水擦拭、補充水份並儘速送醫,若民眾出現嘔吐應側躺,若有肌肉痙攣不可強力按摩或拉扯痙攣的肌肉,才能避免肌肉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