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淑婷/桃園報導〕桃園市30多歲陳先生因體重過重且從事木工工作,半年前開始出現左側大腿外側酸麻感,伴隨刺刺癢癢的感覺,初期症狀間歇性出現,後來逐漸轉變為持續性的不適,他前往診所就醫並未改善症狀,陳先生無法好好休息,觸摸大腿外側時還感到明顯麻痛,經轉診到衛福部桃園醫院神經內科,透過神經傳導檢查後診斷為「麻痛性股痛(Meralgia Paresthetica)」,經由藥物、運動、復健等治療後,症狀逐漸改善且恢復健康,現已轉回原診所做後續觀察。
衛福部桃園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邱詡懷表示,大腿外側皮膚的感覺由股外側皮神經負責,當該神經受到壓迫時,便會引發大腿外側的酸麻痛癢等異常感覺,稱為「麻痛性股痛」,初期常伴隨異常感覺,隨著病情惡化,局部皮膚反應可能變得遲鈍,嚴重程度可能因動作、時間和姿勢的不同而有所波動,常見的風險因素包括穿過緊的褲子、繫過緊的皮帶、長時間掛工具等,同時糖尿病、懷孕、體重過重、長時間站立等,也可能增加麻痛性股痛的風險,目前的治療選項包括藥物治療、復健和局部注射等。
衛福部桃園醫院副院長王偉傑強調,分級醫療及轉診制度在此案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陳先生首先在診所接受初步診斷和治療,並在需要時通過轉診機制,轉介到醫療機構,這種分級制度有助於合理分配醫療資源,使患者能在最適合的醫療機構中獲得適當的治療。
他進一步說明,每位患者的情況和需求都是獨特的,因此在決定治療方式和是否轉診時,醫師會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和診斷結果,做出適當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