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頻道/綜合報導〕1名6旬婦人健檢發現骨質密度低(T值為-4.5)、骨折風險極高,認為只要補充維生素D、鈣質減緩骨密度變差速度即可。義大醫院家醫部預防醫學科主任洪暐傑提醒,骨鬆好好治療確實有助改善骨密度,但僅靠補鈣與維生素D可能不夠,有時甚至不見得一定適合,或需搭配藥物、運動。
洪暐傑在臉書粉專「洪暐傑醫師的愛講空間」及個人部落格發文指出,骨鬆與骨折發生關聯性高,因此減少骨折發生成治療骨鬆的重點目標。研究顯示,補充維生素D及鈣質可減少骨折機率,規律補充、劑量影響也很重要,建議50歲以上每日補充800單位維生素D、1200毫克鈣質。若是針對骨質密度,一項以停經婦女為分析對象的研究提到,單純補充維生素D/鈣質或兩者同時補充,均未有顯著幫助。
不過,洪暐傑分享,另一項鎖定骨鬆患者進行分析的研究顯示,維生素D不足者骨折機率增7成7、維生素D充足者使用骨鬆藥物治療效果明顯較好,對於脊椎、髖部、股骨頸的骨密度增加,都比維生素D不足者來的好,也可看出維生素D濃度在骨鬆治療上的影響,而骨鬆藥物治療中的患者,若維生素D不足,治療效果恐打折。
先檢查確認血鈣及維生素D濃度
雖然補充維生素D、鈣質看似不錯,洪暐傑說明,有些骨鬆患者無法補充,例如高血鈣患者若本身血液裡鈣質已過高,持續補充維生素D和鈣質,可能增添結石機率跟心血管疾病風險,「過多鈣質不只會從尿液排出,還會沉澱在血管上,出現血管鈣化,久而久之就有可能發生心血管疾病」。
因此,「並不是每個有骨質疏鬆的人,都適合直接補充維生素D和鈣質」,建議先經過檢查確認血液的鈣質與維生素D濃度會更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