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近年缺藥問題持續惡化,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聯會於過年前調查發現,缺藥品項達到131項,包含國人常用的軟便劑等指示藥品,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已收載的健保指示藥品未訂有「地板價」,當給付價格過低時,會導致供貨不穩定情形,因此評估部分指示藥品規劃地板價保護。
目前藥品依用藥風險高低,分為民眾可自行購買的成藥、不需要處方箋但要在醫師或藥師指導下使用的指示藥品,以及必須由醫師開立的處方藥品。依照「全民健康保險法」規定,健保不應給付指示用藥,但考量醫病雙方需求,現仍給付部分品項。
石崇良指出,指示藥品缺乏原因,主要包含供應商生產鏈人力不足造成、原料供應有問題,以及健保給付價。過去「全民健康保險法」依法不必給付指示藥品,但考量醫病需求仍給付部分品項,卻未設有價格保護措施,不像對於處方藥品設有地板價保障,因此像是軟便劑每顆給付價0.16元,確實偏低。
健保署聲明指出,指示藥品是否應排除於健保給付,醫界、藥界、民眾各有不同的意見,已收載的健保指示藥品未訂有地板價,導致供貨不穩定情形,將持續蒐集各界建議,朝向修法務實解決。
石崇良認為,在醫病雙方均認為要健保給付供應的指示藥品,會以藥品使用必要性、供貨穩定情況(可替代性)、價格合理性等3個角度重新思考,並規劃提供部分指示藥品等同於處方藥品的地板價,例如藥證、製造商較少的品項,或是為必要品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