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糖尿病到最後都會洗腎?醫師指出,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並說明,治療糖尿病的最重要目的就是預防慢性併發症,其中包括了腎臟病變、腎衰竭、避免洗腎。只要及早且良好得控制血糖,要發生洗腎的機會是非常微小的。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新陳代謝內分泌科醫師翁瑄甫在臉書粉專「翁瑄甫醫師 北醫新陳代謝內分泌科」發文表示,台灣的洗腎人口比例為世界第一,因糖尿病而洗腎的比例也越來越高,這個現象同時反映出台灣醫療的進步,達到「與糖尿病共存」,因為糖尿病病人活得久,才有機會在漫長的病程中發生「末期腎病變」,也就是俗稱的腎衰竭、尿毒症,才需要洗腎。
翁瑄甫指出,這現象也反映台灣的洗腎品質好,腎衰竭病人才能長期存活,「與洗腎共存」在全世界名列前茅。
翁瑄甫表示,再者,還反映出台灣的健保照護好,洗腎佔健保相當大比例,洗腎病人不會因為負擔不起洗腎的龐大費用,而放棄洗腎,從而延長他們的壽命與生活品質,當然讓台灣洗腎人數越累積越多。在過去沒有健保的年代,許多病人是可能會因經濟問題而無法洗腎,導致死亡。
翁瑄甫說,現在有新型的糖尿病藥物SGLT-2抑制劑(俗稱「排糖藥」),除了控制血糖,還可以同時保護腎臟,減少腎病變、洗腎、以及死亡的發生率。不過,這種藥並非萬靈丹,也有相關的注意事項及風險,都必須在醫師的指示與監督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