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許多人在吃完飯後,因為血糖升高,會覺得想睡,就直接開始午睡,但為了健康,這個習慣可能要改改了!愛爾蘭1項統合分析指出,飯後散步可以平穩血糖,幫助預防第2型糖尿病,即便短短2至5分鐘也有望降低風險。相關研究目前已刊登於國際期刊《運動醫學》。
《今日醫學新聞》報導,當血液中的葡萄糖或血糖低於、高於標準時,頻繁或極端波動可能會導致第2型糖尿病等問題。另外,高血壓、肥胖、少運動、高血糖等是常見危險因子。
報導指出,研究人員透過分析7項既有研究,試圖比較坐著、站立與輕度活動對於血糖、胰島素等代謝的影響,結果發現,步行最能降低血糖值、其次是站立、最後是坐著,但在胰島素方面,相較之下只有輕度活動可觀察到濃度顯著降低。
研究發現,吃完飯的60-90分鐘內進行飯後散步,對餐後血糖的控制效益最大。研究作者巴菲(Aidan Buffey)推估,這可能與走路肌肉增加伸展收縮有關。而輕度運動有助於降低胰島素阻抗、第2型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發展的可能。
法國生物化學專家因紹(Jessie Inchauspé)補充,人在走路或運動時,肌肉都會需要葡萄糖來提供能量,當肌肉吸收了大量的葡萄糖,身體就不用再分泌胰島素來處理,這可能是飯後散步可以降低胰島素分泌的原因。
未參與研究的史丹佛大學博士艾希莉(Euan Ashley)則解讀,研究結果顯示,即使只做一點點運動,都比沒做來得好,「走一走勝過呆站在原地」,並強調多動的重要性。
此外,有感於現代人經常待在辦公環境中,飯後散步可能難以實現,因紹提出幾個室內運動方法,例如飯後爬樓梯運動、找安全地方做深蹲或伏地挺身、下班後聽首歌隨音樂搖擺等,另外正確飲食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