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根據國健署110年資料顯示,國內20歲以上成人每10位就有1位患有慢性腎臟疾病,慢性腎臟病發展至後期需要洗腎,要如何知道腎臟是否健康、腎功能是否正常,醫師在臉書專頁「新竹 君和內科診所 ・ 血液透析 l 洗腎 l 洗腎照護」發文分享,4個腎臟檢查種類,也提醒要定期檢查,注意身體發出的訊息,早期發現才能早期治療。
腎臟檢查種類
●尿液檢查
醫師表示,可透過尿液常規檢查,檢查是否有蛋白尿、血尿、膿尿等等情形。
●血液檢查
根據檢驗血中尿素氮(BUN)與肌酸酐(Creatinine)濃度,醫師指出,若過高則可能有腎臟排除毒素功能的異常,如果尿液跟血液的檢查都正常,一般來說當下的腎臟是沒有大問題的,不過如果有相關病史或是有非腎臟病難以解釋的症狀,也是可以進一步安排腎臟影像檢查。
●腎臟影像檢查
醫師說,X光可以稍微觀察腎臟大小,並初步檢查腎臟、泌尿道、膀胱是否有結石,而超音波可以確認腎臟大小是否有萎縮、腫大或是有無水泡、腫瘤、結石、阻塞、水腎或其他外型上的變化。
●腎臟切片檢查
醫師提到,腎臟切片檢查又稱為「腎臟穿刺」,因為是侵入性檢查,只會用在其他檢查方式都無法確認血尿、蛋白尿、腎臟功能快速惡化的原因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