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鍾雲霓在臉書粉專「痔瘡手術女醫師-鍾雲霓」分享案例,一位70幾歲的女士,抱怨產後已痊癒的痔瘡,經過了四十幾年居然捲土重來。
鍾雲霓解釋,痔瘡是血管、軟組織老化鬆弛帶來的肛門良性疾病,而經歷孕產的婦女更常見。懷孕時,骨盆腔肌肉充血、鬆弛的過程中,會讓原本藏在肛門裡的黏膜與軟組織脫出,形成孕期痔瘡。這類孕期痔瘡通常在產後3到6個月會漸漸復位,大小症狀也會漸漸改善;加上適孕年齡時,肛門周邊組織都還算年輕有彈性、維持得住稍微老化的軟組織和膨脹的血管,所以有機會相安無事個三、四十年。但隨著年紀漸長,年輕時撐鬆的地方,漸漸因為周邊組織抓力不夠而垮了下來。
對於許多人不敢說,鍾雲霓認為痔瘡是懷孕時身體戰鬥過的記憶,不用不好意思。對於覺得會復發所以選擇不處理的患者,她表示,痔瘡手術後,新生組織和血管等於重新開始,雖然還是會老化,但這肛門已經經歷了幾十年的使用,加上懷孕生產的考驗,才到目前的情況,因此若往後無經歷孕產,痔瘡下次出現的時間是很久以後。
鍾雲霓提供處理痔瘡的黃金守則
肛門口異物腫痛感:總覺得有東西卡在肛門口,尤其在排便後;一喝酒、吃辣,肛門口就腫脹疼痛;疲憊時,疼痛讓人焦躁不安。
斷斷續續的出血: 即便是軟便或放屁,也會帶著血水,大多不痛;甚至是改變姿勢或行走、跑步時,出現痔瘡摩擦出血的情況。
醫師建議如果有以上情況,根據個人症狀不同,還是要尋求專業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