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俊忠/台南報導〕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引進可做四肢復健的復健機器人。醫護團隊指此復健機器人經臨床使用、對不論是中風急性期或中慢性期的患者都有一定療效,1位37歲男子中風3週後,原本右手較無力拿杯子,經做3次上肢機器人復健療程,1週後再試已能拿起杯子就口,握力較穩定。
安南醫院復健科主任葉典松表示,中風患者在6個月內的黃金治療期,經機器人協助復健,平均肢體進步功能約達3成。
安南醫院院長林聖哲指出,不論是栓塞型或出血性中風,生活自理能力的快速恢復,是中風者很重視的一環,如何有效復健、把身障範圍侷限在最小範圍?智慧型醫療與復健很重要。
葉典松說,台灣1年約有3萬人到5萬人中風,腦血管疾病已占國人10大死因的第4位,而中風後半年,平均兩人會有1人失能。安南醫院腦中風中心為提供中風患者更多治療選擇,引進最先進智慧外骨骼機器人系統,幫助中風病人在復健期有更好的功能進展。
這外骨骼復健機器人分為上肢與下肢,該院復健科醫師洪啟堯說,上肢機器人使用方法為患側手穿戴機器手、健側手穿戴感測手套,機器手能模擬健側手的動作、帶動患側手進行各式復健訓練,經由大量重複訓練,讓病人找回動作控制的感覺。
復健科醫師林芳嫻也說,下肢復健機器利用動作感測器偵測患者的起始動作,給予即時助力,讓中風者可以在中風後更早起來行走,病人在下肢機器人輔助下,能更專心訓練自己的步態,減少因代償產生的錯誤姿勢。與上肢機器人概念相同,透過重複的治療與雙側訓練,可刺激大腦活化、促進下肢動作恢復。
安南醫院說明,除了從急性期的血栓溶解劑施打與顱內動脈取栓術、急性後期的復健病房、機器人復健、穿顱磁刺激、中醫與高壓氧,到穩定期的護理之家和長照資源、輔具評估,這些完整治療措施能最佳化中風患者的康復機率及日常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