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有幼兒一聽到要去上學就開始哭鬧,不願配合,雖然孩子可能喜歡學校裡的遊樂設施、也喜歡學校裡的活動、人際互動,但就是不愛上學。兒科醫師指出,在小孩入學前3個月,就可開始為孩子做入學前的心裡準備,並提供7個方法,讓小孩適應入學初期的生活。
張益豪耳鼻喉專科診所小兒專科醫師蔡雨茵在部落格分享,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出門上學,是許多父母的挑戰,看著孩子哭著進學校也不免有些揪心,因此提供7個方法,讓父媽可以自由應用,雖然每個孩子的調性不同,但大方向與羅輯是相通的,其方法為:
繪本洗腦(推薦度:★★★★★)
從上幼稚園之前兩三個月,可準備好幾本和學校有關的繪本,每天睡前當做親子共讀的題材,為孩子做心理建設與預備,一天輪一本,讀到孩子每本都很熟。在過程中,孩子因為了解上學會做什麼事情,甚至期待上學。
換個人送去上學 (推薦度:★★★★★)
平常可能有固家送孩子上學的人,偶爾換一個人,走的路線不同,增加孩子對於去學校的新鮮感,也可增加小孩舉家人之間互動的機會,爸爸、媽媽的陪伴一樣都是不可或缺的。
提前規劃(推薦度:★★★★)
前一天先跟小孩討論明天上學前想要吃什麼早餐?穿什麼衣服?要去學校做什麼?隔天早上起來後小孩比較容易進入狀況。如果沒有突發事件,就是好的做法,缺點是如果有像是尿床之類的突發狀況,就不一定百分百有效。
出門誘因(推薦度:★★★★)
如果出門伴隨一些特殊的事情,比如新買的鞋子、下雨可以穿雨衣雨鞋、或是讓他帶個小玩具在口袋裡,可以明顯提高小孩出門的意願,要訣是「臨機應變」,找出這幾天小孩在意的事情,從中引發誘因讓孩子動心。比如前一天晚上讀了小熊的故事,小孩很喜歡,隔天就可以考慮讓他帶小熊貼紙去學校。
掌心笑臉(推薦度:★★★)
蔡雨茵表示有曾繪本找到靈感,有一本書叫《掌心的秘密》,故事主角本來不喜歡去上學,後來媽媽在她掌心畫上笑臉,小女孩看到笑臉就想到媽媽,於是就能開心去學校。可依孩子反應做調整。
課後獎勵(推薦度:★★)
這招通常是救火用,在早上忽然有嚴重情緒事件,比如說一時興起想要帶大型玩具去學校但是不行時,小孩因此情緒崩潰,可提示放學後有什麼好玩的等事情等著他,像是去他喜歡的公園或水果,轉移小孩整注意力,讓他願意放棄當下堅持的事情。但要避免常用,否則會讓孩子開始討價還價,或是有條件交換。
強制執行(推薦度:★)
偶爾也會有好說歹說都不肯上學的狀況,通常超過時間就只能強制執行,直接扛出門抱上車,偶爾還是需要祭出這樣的做法,讓小朋友知道爸媽的底線在哪裡,而不是哭鬧就有效,但後續的處理與收尾工作也要做好,通常放學時還要再跟小孩溝通安撫,讓他早上被強迫的情緒得以疏解,並不是強制執行完後就結束了。也可在晚上安靜時,與孩子做約定,但父母也要是遵守承諾的人,這樣孩子也會懂得約定和自尊的價值。
蔡雨茵表示,無論方法是什麼,最重要的是,照顧者內在要穩定,知道不論如何,狀況都在掌握中,身為大人總是有辦法把小孩送到學校,小孩就是因為反抗無效才會有情緒,適當地溝通,降低小孩的排斥感或『不必要的排斥』才是這些方法的背後用意。
蔡雨茵提醒,雖然也傾聽孩子的聲音,但是父母也要照顧自己內在最初的起點,就像能接納孩子的情緒,也願意接住自己的情緒,並認知,這只是暫時的狀況,又能重新面對,畢竟「雨後又是笑臉的情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