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衛福部疾管署公布最新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專家開會結果,共審議45例接種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苗通報不良事件申請救濟案,其中7例接種AZ疫苗個案獲救濟,介於3萬元至120萬元,其中120萬元創下至今接種COVID-19疫苗獲救濟最高金額。
根據疾管署最新公布的VICP會議紀錄,共審議45例接種COVID-19疫苗通報不良事件申請救濟案,其中,42例接種AZ疫苗、3例接種莫德納疫苗,38例經審議判定與疫苗無關,除了6例接受病理解剖可獲得喪葬補助費30萬元外,其餘均不予救濟。
獲得救濟個案有7例,均是接種AZ疫苗,其中,金額最高的是一名台東縣陳姓個案,打疫苗後出現格林巴利症候群,且核磁共振檢查有腦栓塞及橫靜脈竇栓塞,血小板亦有低下情形,但D-dimer與anti-PF4檢驗結果與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的典型臨床表現並不相符。
記錄指出,目前部份醫學實證顯示,AZ疫苗與格林巴利症候群、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之間可能具關聯性,但個案症狀無法確定與接種AZ疫苗的關聯性,考量於醫療過程中使用自費免疫球蛋白及葉克膜,核予救濟金120萬元。
基隆市詹姓個案、林姓個案也經診斷為格林巴利症候群,一樣無法確定與接種疫苗的關聯性,但考量於醫療過程使用自費免疫球蛋白等治療,分別核予救濟金50萬元、40萬元。
再來是苗栗縣許姓個案,接種疫苗後出現蜘蛛膜下腔出血及疑似腦靜脈竇血栓,因曾發生車禍接受2次頭部手術,為癲癇發作高危險族群,蜘蛛膜下腔出血應為癲癇發作後的頭部外傷所致,血液檢驗數值與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臨床表現不相符,且血栓症狀自行改善,但發生時序無法確定與接種疫苗的關聯性,核予救濟金12萬元。
花蓮縣朱姓個案接種疫苗後發生嗜酸性肺炎、基隆市蔡姓個案發生血小板低下症,但無法確定與疫苗的關聯性,分別核予救濟金6萬元、3萬元。
唯一被判定與疫苗有關的不良反應為桃園市王姓個案,接種後8天出現血小板低下症的症狀,與合理時間相符,核予救濟金3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