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風澤中醫診所副院長郭懿潔指出,在中醫古籍中,「風疹」、「癮疹」、「鬼飯疙瘩」等相關敘述,就類似現代醫學所稱的蕁麻疹。不過在治療疾病上,中醫注重的是個體,雖然是同一種疾病,但要參考四診而得出來的體質,每個患者需要的藥物方向也可能大不相同。
郭懿潔在臉書粉專「郭懿潔 中西醫師」發文分享,一位患者蕁麻疹發作,搔癢難耐,在西醫查了過敏原,生活中也吃藥與忌口,但只要忘記服藥會更嚴重的爆發,不只影響到生活作息,也影響到睡眠品質,令她非常沮喪。
郭懿潔說明,臨床上中醫會非常重視蕁麻疹的型態,會請患者在發作期間幫患處拍照,或是在發疹的當下過來就診,不同的疹子型態決定我們開藥的方向。較「紅」的疹子,表示體內蘊熱較多,會多用清熱涼血的藥物;顏色較「淡粉」的疹子,依照四診觀察,可能需要補養氣血或是驅風散寒;疹子「突起的程度」也代表濕氣的多寡,越突起表示體內痰濕較盛,反之則較少。
郭懿潔指出,造成慢性蕁麻疹最主要的因素,是體內免疫調節的混亂與失常,在患病的期間,需要忌口,也要好好照顧好自己,調適心情與壓力。許多患者都是在巨大身心壓力之後,才發生這個疾病,所以照顧自己,找到自己身心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許多患者會擔心這個需要吃要一輩子的藥嗎?郭懿潔說明,相對於糖尿病、高血壓這類型的慢性病,據統計,只有約10%比例的患者病程會長達5年,但是大多數患者於3-6個月內症狀會漸漸趨緩,在這當中,若症狀嚴重,建議的方式是中藥與西藥合併服用,以中藥調整體質,西藥來抑制免疫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