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隨著東京奧運的熱潮,全台陷入一片羽球、桌球熱,不過有些人在運動後下了球場,卻開始感覺到手腕不適,稍微觸碰就會痛,甚至連比讚都有困難。醫師表示,這就是俗稱「媽媽手」的症狀,醫學上稱為「狹窄性肌腱滑膜炎」。
扶原中醫診所中醫師何昱樺在臉書粉專「扶原中醫診所」發文,若有長時間、經常性或突發性的重覆同一動作,就有可能患上媽媽手,其典型症狀是在大拇指側的橈骨莖突處疼痛,有時也會向上延伸至手臂。因為在手腕橈骨突起處有壓痛,常會誤以為是骨頭出狀況,其實是肌腱勞損受傷,除了疼痛外,常伴隨局部腫脹、緊繃,手腕活動卡卡或是用力困難。若是急性肌腱發炎,使用、拉扯、觸壓,都會產生疼痛,甚至放著不動也會痛。
何昱樺指出,罹患媽媽手的九類高風險族群包括:做家務的媽媽爸爸、總鋪師、長時間使用滑鼠者、單手端餐盤的服務生、單手滑手機者、足部按摩師傅、羽球桌球撞球運動、醫美診所醫師、牙醫,必須要多留意。
若想要治療改善,在肌腱發炎初期,多讓手腕休息即可,不過由於患者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活動勞損造成的,要完全避免手腕活動並不實際,因此除了治療,日常保健也很重要,因此何昱樺分享護腕4招,供民眾參考。
●適度休息:盡量減少活動或會產生疼痛的動作。
●使用護具:護具可支撐手腕橈側的肌肉以減少疼痛,也可以使用肌內效貼紮來緩解發炎與疼痛。
●姿勢調整:抱小孩時盡量讓五指拼攏,手掌、手腕成水平狀,平均分攤嬰兒的重量,可避免嬰兒重量只由虎口及大拇指承受。
●人體工學:使用3C產品,不要長時間拿著,手腕和手掌最好成一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