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俊忠/台南報導〕56歲張先生工作時要搬運粗重的建材,平常飲食沒有特別忌口,菸酒、宵夜百無禁忌,近5年來,他在排便後肛門就有腫脹情形,起初約過半小時腫脹會改善;但最近常會持續腫脹到第2天都未緩解,甚至要用手將腫脹突出的部分推回肛門,腫脹疼痛症狀才稍微改善。
張先生到台南郭綜合醫院就診,與醫師討論,在改善生活作息後,症狀雖稍微改善、但仍然持續,因此選擇能量切割器械協助的傳統痔瘡切除手術。術後休息1至2週,肛門腫脹與突出狀況有明顯改善,且因為改變不好的生活習慣,平日生活更有精神。
郭綜合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吳俊賢指出,肛門構造其實很精妙,就算是雙手10隻手指,也沒辦法很有效的將固體、液體與氣體物質有效分離。但正常的肛門卻可以很精準控制通過的物質,讓我們在放屁(排氣)時不會有大便滲漏情形。之所以有這麼神奇的功能,除了有能控制肛門收縮與放鬆的內、外括約肌,生長在肛門口與直腸壁的肛門軟墊(anal cushion)也提供另1層守護。
他說明,肛門軟墊與腸壁上的微血管叢相通,會在充血時變得較腫脹、達到阻止固體與液體排出的緩衝功能。但若是長期不正常排便習慣,像久坐馬桶、慢性便秘、長期腹瀉,使得肛門軟墊長期處於壓力大且充血狀態,易造成肛門軟墊外滑與軟墊中的血管叢腫大,進而生成痔瘡。可以想像痔瘡像是長在肛門口附近的水球,當充血腫脹時,肛門易有異物突出感、出血、疼痛,或排完便清潔不易問題。
吳俊賢表示,痔瘡處理方式會因腫脹不同而有差異。一些較小的痔瘡,可用痔瘡結紮手術,優點不必住院、術後疼痛很小,缺點是對較大的痔瘡效果有限,甚至有術後流血的併發症;對於大的痔瘡,目前仍建議使用傳統切除方式,可搭配較先進的能量切割器,有效降低術後傷口疼痛與出血發生;至於中型痔瘡,選擇相當多,除了傳統切除式,微創電射燒灼術、環形切割刀或雙極結紮療法,都可作為選項,重點是術前與醫師充分討論,找到最適合的處理方式。
在開刀外,吳醫師認為平時保養也很重要,每天攝取適當水份與豐富的蔬菜水果,可有效避免便秘、久坐馬桶,配上適當活動,能促進腸胃道蠕動,要避免吃宵夜或攝取過多刺激、辛辣食物。良好生活習慣與保養可讓腫大的痔瘡消腫,避免無謂的治療,也能有效避免後續復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