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一名一歲半女嬰,發燒、咳嗽、流鼻水多日,因活動力變差被媽媽緊急抱到醫院就診。經症狀判斷主要是細支氣管發炎所造成,住院治療3天後,病情受到控制,未料卻開始有呼吸急促和喘鳴現象,血氧濃度也降低;病毒培養結果出爐,又是呼吸道融合病毒在作怪。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胸腔科醫師邱志勇表示,過去一年在全民努力下成功防堵了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但一隻活躍於秋冬季節,以喘、呼吸急促,像是氣喘發作的喘鳴聲為主要表現的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卻悄悄的在嬰幼兒間流行了起來。
邱志勇表示,根據林口長庚醫院病毒室的資料分析發現,去年11月臨床病例使用呼吸道融合病毒抗原快速檢測的檢出率高達6成,而培養出呼吸道融合病毒則占了所有病毒培養的4成。
主要經由咳嗽、飛沫傳染
呼吸道融合病毒主要是經由咳嗽、飛沫傳染,大多數感染2歲以下的嬰幼兒。感染初期症狀和一般的感冒極為類似,像是發燒、咳嗽、流鼻水,不同的是這隻病毒會造成下呼吸道上皮細胞的破壞,導致細支氣管水腫、發炎。
嚴重恐呼吸衰竭
由於嬰幼兒的細支氣管比較細小,稍微水腫便會造成呼吸道阻塞,出現類似氣喘發作的喘鳴聲,嚴重時可能導致呼吸急促、困難,甚至發紺及呼吸衰竭。
治療上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就是給予嬰幼兒經過溫熱潮濕處理過且足夠的氧氣。雖然適時給予氣管擴張劑呼吸治療會有所幫忙,但是跟氣喘急性發作時需要使用到類固醇有很大的不同。
由於感染期的嬰幼兒大多數會發生類似氣喘的喘鳴呼吸聲,讓家長擔心是否會變成氣喘?邱志勇表示,目前的研究顯示,嬰幼兒時期感染到呼吸道融合病毒產生喘鳴聲,和之後是否會發生兒童氣喘是沒有相關的,所以家長可以不用過度擔心。
台灣已正式進入冬季,除了新冠病毒因為季節變化再度在國際上捲土重來外,還有呼吸道融合病毒及蠢蠢欲動的流行性感冒病毒必須提高警覺。因此家長及照顧者千萬不能鬆懈,要配合政府防疫政策,戴口罩、勤洗手、保持適當社交距離,以防範新冠病毒的爆發,也保護自家嬰幼兒免遭呼吸道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