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整型外科醫師張捷凱7年前打籃球造成膝關節損傷,接受藥物治療後仍會疼痛,6年前接受「一次性手術自體軟骨修復技術」治療,能重上球場打球;48歲的黃姓工程師因維修機械時撞傷膝蓋,走路運動常刺痛,還會跛腳,5年前接受「一次性手術自體軟骨修復技術」治療,1年後重拾最愛的騎單車運動,不但能環島,現在一天還能騎上360公里。
台中榮總運動醫學科主任陳超平指出,國人膝關節退化盛行率約15%,等同於6.5個人中就有1人飽受膝關節疼痛之苦,且因許多年輕人運動不當,造成膝蓋損傷,又未及時接受正規治療,導致關節退化有年輕化的趨勢,根據衛福部統計,2017年膝部關節炎就醫達83.7萬人,其中接受膝關節置換手術人數約2.5萬人。
台中榮總今天發表「一次性手術自體軟骨修復技術」陳超平表示,該技術是擷取病患少量約0.1公克、非應力區的自體軟骨,經切碎、酵素特殊處理後,可釋放大量的軟骨細胞,以微創手術植入關節軟骨的損傷處,使缺損的軟骨再生軟骨組織修復,不僅傷口小,手術約40分鐘可完成。
該術後6週可有效減緩膝關節疼痛問題,1年後再生修復97%以上,恢復運動功能,此技術為工研院研發後供醫學臨床使用,中榮5年經臨床研究追蹤,16名患者也能持續從事高強度運動,再創「膝」望,衛福部也在今年核准台灣第一個自體軟骨移植創新醫療器材,中榮也開始進行一般民眾臨床使用。
陳超平說,目前常見的玻尿酸注射治療關節軟骨磨損,只能短期減緩疼痛,必須重覆施打,治標不治本;細胞療法則是在體外培養細胞,病患需要動兩次手術;置換人工關節使用效期約10到15年,卻必須犧牲其它正常組織,並不適合所有病患,且只能從事一般活動。
陳超平表示,軟骨磨損所造成的關節退化不可逆,一旦發生局部的軟骨損傷時,就可評估進行「一次性手術自體軟骨修復技術」,避免再惡化到得置換人工關節,但軟骨損傷面積過大則不適用此項手術,且目前要自費。
陳超平指出,膝關節損傷原因包括過度使用、運動傷害、韌帶損傷、半月板破裂、受傷、骨折、老化等,提醒民眾運動前應做好熱身、肌力訓練以減少運動傷害,平日就要運動而非週末休假才動,建議運動可快走平路30分鐘,也減少膝蓋傷害。
台中榮民總醫院院長許惠恒與骨科部長李政鴻表示,院內骨科部運動醫學科為全國十大臨床試驗醫院之一,這次「一次性手術自體軟骨修復技術」便是生技產業開發與醫學研究中心相互配合的成功案例,此技術也已取得衛福部(TFDA)認證,是國內第一個自主研發的再生醫學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