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台灣口腔癌防治登國際期刊 30至39歲吃檳榔下降最多

2020/12/14 11:49

國衛院發表口腔癌防治研究成果,左起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楊奕馨研究員、國衛院主秘吳秀英、國衛院癌症研究所副所長劉柯俊。(國衛院提供)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嚼食檳榔是造成口腔癌常見原因之一,國家衛生研究院今日發表研究指出,台灣嚼食檳榔盛行率已大幅下降,從2007年的17.2%降至2018的6.2%,尤其30至39歲降幅最大,每年減少1.7%,成果已刊登於國際期刊《口腔腫瘤學》(Oral Oncology)上。

口腔癌名列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與死亡率前10名,尤其以男性為主,一年新增7058人確診、2643人死亡,遠高於女性的739人確診、199人死亡,嚼食檳榔一直是男性口腔癌發生率高的主因。

國衛院癌症研究所研究員楊奕馨表示,檳榔子的主要成分是生物鹼,像是檳榔鹼arecaidine、檳榔素arecoline,在口腔中會硝化產生亞硝胺,硝化衍生物就會使實驗動物產生腫瘤,另有多酚類化合物,可能造成細胞傷害、 突變甚至死亡等情形,是檳榔致癌原因。

不過,楊奕馨指出,進一步與國健署彙整政府數據等相關資料分析發現,台灣嚼食檳榔盛行率從2007年的17.2%降至2018的6.2%,尤其30至39歲族群降幅最大,每年減少1.7%,其他年齡層則是減少0.3%至1.1%不等。

此外,楊奕馨說明,當檳榔嚼食率開始下降後約2年,口腔癌標準化發生率也開始趨緩,原本2007年每10萬人口發生率37.75人,到2009年快速成長為41.71人,但之後隨著檳榔嚼食率下降而增幅減緩,截至2017年更降至41.15人。

楊奕馨也提到,口腔癌防治工作除了降低檳榔嚼食率外,台灣是全世界唯一由政府規劃執行定期口腔癌篩檢的國家,分析資料發現,未曾參加篩檢者,發現口腔癌超過一半已是3、4期,但經篩檢發現口腔癌前病變則超過6成是0到2期,顯示口腔癌篩檢可助早期發現口腔內病變,早期治療,也延長存活期。

上述台灣口腔癌防治成果相關研究已於今年7月刊登於國際期刊《口腔腫瘤學(Oral Oncology)》上。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加入自由健康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