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宏志
不少女性喜歡穿細跟高跟鞋,認為可以修飾身型,看起來更高聎,但如果走久或站久之後,會覺得足跟部有越來越重的腫脹、刺痛、麻木、灼熱感,但坐下休息,抬高腳以後,卻又好了?如果「是」,有可能得了踝管症候群。
足跟部麻木、灼燙感 休息會略有改善
踝管症候群(Tarsal tunnel syndrome)類似於眾所周知的腕隧道症候群,也就是脛後神經在經過內踝後方的跗骨通道時受到壓迫。臨床上常常見到的症狀有足跟部的麻木感和灼燙感,和局部的刺痛感,在活動走路久後症狀變重,而休息後又變輕。
糖尿病、洗腎患者也可能發生
導致踝管症候群的原因很多,過度使用或不當的使用是最常見的原因。例如女性喜愛穿的窄細跟高跟鞋,常會因為加重了足跟部局部的壓力而產生相似的症狀;其他原因包括:跟骨骨折、跟骨骨刺、足底筋膜炎、足底腱鞘瘤、足跟部的過度內翻等;糖尿病病患或是洗腎病患,也常會有類似的症狀產生。
易被誤為足底筋膜炎 治療方法大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踝管症候群往往被誤認為足底筋膜炎來治療,相反的療程往往使得症狀更為加重。因此臨床上,復健科醫師會針對病患進行詳細的病史詢問,以及理學檢查,加上使用軟組織超音波,以排除掉前述疾病的可能性,另外會安排肌電神經檢查來找出神經壓迫的病灶點。
改穿氣墊鞋、使用足部護墊應可改善
治療方面,首先復健科醫師會建議病患正確的鞋具知識,例如常行走、站立者要穿著寬後跟有氣墊的鞋子,避免常穿高跟硬跟鞋,並且會開立適當的足部護墊,以矯正足跟內翻的情形,並配合一些非類固醇類消炎劑(NSAID)的服用,特別是阿斯匹靈對於緩解麻木疼痛感很有效,以及合併神經保護劑、循環促進劑等改善其他的相關症狀。
在復健科的物理治療方面,強調的是姿態訓練,壓力分散訓練以及伸展運動,而輕度式經皮電刺激(TENS)和短波治療,以及低能量雷射、或脈衝式超音波對緩解症狀也很有效。
此外,若是有腫瘤或足底腱鞘瘤的病人可以考慮手術切除。
踝管症候群是一種惱人但是不麻煩的小病,只要找對醫師正確處理,都可以改善。(作者為嘉義長庚醫院復健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