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中國近期陸續傳出「新布尼亞病毒」染疫病例,該病毒引起的疾病被命名為「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SFTS),台灣去年11月也出現首例,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此病可能人傳人是透過血液或體液感染,但仍以蜱蟲叮咬傳播為主,多發生在野外,評估對於台灣影響不大。
SFTS屬於蜱媒病毒感染,2009年首度於中國被發現,近年中國、日本及南韓皆有確定病例及死亡病例發生,致死率約5%至15%,疫情多在5至10月,主要發生於山區及丘陵地區,透過主要病媒長角血蜱叮咬而傳播。我國過去無SFTS確定病例,亦無長角血蜱發現紀錄發表,但因國內仍有次要病媒如微小扇頭蜱分布,且鄰近中國大陸、日本、南韓等流行國家,因此早已提前部署展開長期監測。
SFTS潛伏期約7至14天,人類遭帶有SFTS病毒的蜱蟲叮咬後,咬傷部位多會出現紅腫、皮疹、水皰或瘀斑;感染者多數有發燒、噁心、嘔吐及食慾不振、血小板及白血球減少的情形;少數患者可能出現多重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莊人祥指出,目前台灣只有去年11月確診1例,主要經由蜱蟲叮咬、發生在野外,中國感染者多為務農、年紀較高的族群,當然也有可能人傳人,但比較常發生可能接觸患者血液或體液所致,比較屬於接觸性感染,不像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透過呼吸道傳播。
國內已將此病列為法定傳染病,莊人祥提到,中國1年約有1000例,但由於主要是經由蜱叮咬而傳播、發生在野外,因此評估對於台灣影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