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翁聿煌/新北報導〕58歲周先生因為擴張性心肌病變導致心衰竭而長年在醫學中心追蹤、服藥,病情穩定與家人爬山、出遊都不是問題,但日前吃完晚餐在家中休息時,卻無預警失去意識,心臟已停止跳動,經緊急通報119、並在鄰居協助下施行心肺復甦術,患者送至台北慈濟醫院,到院時呈現心肺功能停止狀態,醫護團隊判斷為心室顫動,進行心肺復甦並體外電擊努力搶救,心臟血管外科徐展陽醫師並同步裝置葉克膜維生系統,悉心照料,一個月後,周先生順利移除管路,平安出院,定期於心臟科門診追蹤。
重大災難發生時,常會聽見警消術語「OHCA(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到院前心肺休止)」指的是病患在送達醫院急診室前,已出現心肺功能停止情況,研究指出,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患者的存活率不超過3成,能像周先生般無任何併發症、平安出院者更是少之又少。
徐展陽指出,當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的患者在急診醫師急救下仍無法恢復自發性循環時,便會協同心臟內、外科團隊,在急診室裝置葉克膜維生系統,以體外循環的方式支持患者度過最危急的病程。然而,並非所有患者都能裝置葉克膜維生系統。徐展陽醫師說明,急救過程中持續有效的CPR,以維持全身血液灌流,不但是存活關鍵,也是裝置葉克膜的篩選條件,裝置葉克膜必須是,旁人目擊倒地且立即施救、懷疑為心臟造成的休克如心肌梗塞、肺栓塞、心律不整等、且持續施予急救下迅速送達醫院等情況,才符合裝置條件,當裝置完葉克膜維生系統,醫護團隊會立刻安排後續電腦斷層、心導管與加護病房進行後續檢查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