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菁雅/台中報導〕今年26歲的小榕在20年前得到異位性皮膚炎,生活嚴重受到影響,8年前到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就醫,經由檢驗過敏原、接受減敏療法、免疫調節劑治療及自費施打生物製劑,病情漸漸獲得控制,但生物製劑昂貴,只施打2劑就未再使用,期盼有更新的生物製劑及臨床試驗來幫忙她。中山醫大附設醫院過敏風濕免疫科主任魏正宗表示,12月起,健保已給付新型生物製劑治療中重度不易控制的異位性皮膚炎,可減輕患者的負擔。
小榕因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皮膚常出現紅疹及搔癢,不僅影響睡眠,也常因抓破皮,被子血跡斑斑。由於病情常反覆發作,小榕皮膚呈現乾燥、脫屑、粗糙、色素沉澱、皮紋明顯及苔癬化,影響人際關係,也因為搔抓引起細菌感染,傷口還會有滲出液險些造成蜂窩性組織炎。
小榕經由抗組織胺和藥膏、照光治療都無法改善,甚至需要使用類固醇才能減緩。她8年前到中山醫大附設醫院就醫,經由檢驗過敏原、接受減敏療法、免疫調節劑治療及自費施打生物製劑,病情漸漸獲得控制,但生物製劑昂貴,1年要花50萬元,小榕只施打2劑就未再使用。
魏正宗表示,12月起,健保已給付新型生物製劑治療中重度不易控制的異位性皮膚炎,給付規範包括必須先經過照光3個月及兩種口服免疫抑制藥物的足量治療各3個月,而疾病嚴重程度有20分,且體表面積30%。而其他更新的藥物陸續發展中,患者可留意各大醫院臨床實驗的機會。
魏正宗指出,異位性皮膚炎是自體免疫失調,患者年紀以青春期前最多,5%至10%患者會延續到成人期;治療原則最重要的是生活型態健康,避免過敏原及皮膚保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