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建志/台中報導〕台中一名69歲林姓退休運將,因喜歡吃海鮮、火鍋,約20年前開始出現痛風,但不以為意只吃止痛藥,5年前手指、手肘等關節更出現痛風石,每次發作時如針刺,痛到連計程車也無法開,但因未正常服藥改善有限,直到去年底再次發作就醫尿酸飆到11mg/dl,經服藥1個多月後,關節終於不再反覆腫痛,痛風石也逐漸縮小。
烏日林新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林剛民今天表示,這名患者過去擔任計程車司機,收班休息後常和運將好友相約吃火鍋、海鮮,20年前就開始出現痛風,但林男每次發作就到診所拿止痛藥,因尿酸控制不佳,5年前開始手腳關節出現痛風石。
林剛民表示,患者去年底因飲食未節制,手指、手肘的痛風石腫脹,因痛到如針刺到院求診,檢驗後發現尿酸飆到11mg/dl,經按時服藥1個多月後,尿酸明顯降低,關節不再反覆腫痛,痛風石也逐漸縮小,現在已經可以恢復正常活動。
林剛民指出,痛風形成的原因主要和先天體質有關,加上尿酸值過高和飲食不正常造成,一般成年人空腹血中尿酸值只要大於7mg/dl,就可判定為高尿酸血症,若體內過多的尿酸形成結晶,沉積在關節處造成紅腫、發熱、疼痛等,就會引起痛風及痛風石。
林剛民指出,許多痛風患者不願長期吃藥,擔心控制尿酸藥物影響肝腎功能,但其實痛風性關節炎若未好好控制尿酸,反而會產生腎臟結石,導致腎功能惡化,長期吃止痛藥物,也會加劇腎功能損傷。
林剛民因此提醒民眾,若出現痛風應儘快就醫,若是反覆痛風,需將尿酸值控制在6mg/dl以下,若已經產生痛風石,更應將尿酸值控制在5mg/dl以下,才能讓痛風石縮小,切忌自行服用止痛藥等藥物,才不會讓症狀加重。
烏日林新醫院營養科主任姜秋月則建議,尿酸值偏高或痛風發作民眾,應避免吃帶殼海鮮、動物內臟、五花肉及小魚乾等高普林食物,肉類攝取也不要過量,並少吃油炸食物、火鍋湯、肉湯;每天並固定補充至少2000C.C.的水,幫助尿酸正常代謝,加上正常作息、睡眠充足,多管齊下才能控制痛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