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73歲老翁排尿困難、夜尿,就醫發現罹患攝護腺癌第2期,利用新式手術,保存膀胱前空間,進行攝護腺根除手術,完全避免術後可能的尿失禁風險,去年9月手術後完全不用「包大人」,恢復良好。
台中榮總泌尿科外科主任裘坤元指出,攝護腺癌手術摘除攝護腺,不論利用腹腔鏡或是達文西手臂手術,都是從下腹部、膀胱前入刀,將膀胱與恥骨間的結締組織分離,才能觸及攝護腺處做切除,之後再移回膀胱縫合,重建尿路,但再怎麼小心,難免傷及肺胱和附近肌肉,術後3個月內有20%至80%會漏尿,3個月後仍有10%會持續尿失禁,無法回復。
為免傷及膀胱,造成尿失禁風險,裘坤元將手術改採新路徑,保留膀胱前空間,一樣從下腹、膀胱前下刀,但繞過膀胱,從膀胱後方將攝護腺切除,過程不影響膀胱,保存大部分的骨盆腔組織、保持膀胱和外括約肌的支撐性,大幅改善尿控功能,術後不會漏尿,但手術路徑變長、變窄,增加手術難度。
裘坤元說,兩年半來已完成50例保存膀胱空間做攝護腺癌根除手術,利用達文西手臂有35人,腹腔鏡為15人,而且腹腔鏡手術有健保給付,僅耗材自費,能減少患者的經濟負擔,也能獲得更好的療效,已投刊《內視鏡泌尿科醫學會雜誌》(Endourology)
中國附醫北港分院長院、泌尿科醫師長吳錫金指出,一般攝護腺癌根除術即使從肺胱前空間開刀,只要醫師的經驗及對解剖學的熟練度夠,仍能大幅減少併發症。
攝護腺癌是台灣男性第五大癌症,裘坤元指出,早期發現可手術根除,治癒率達97%,提醒50歲後要做癌篩,有家族史則要提早45歲篩檢,及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