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身體長出恐龍皮?全台有200萬人罹患這種病

2016/06/30 13:25

夏季悶熱環境加上容易流汗,都是異位性皮膚炎惡化的季節,患者最好就醫診治。(記者湯世名攝)

〔記者湯世名/彰化報導〕身體長出恐龍皮?18歲的小明(化名)從小就被診斷有異位性皮膚炎,每年冬天都會發作,今年入夏以來,參加多場路跑活動,又熱愛打籃球,在汗水刺激下,皮膚皺摺處的癢感益發劇烈,更想搔抓,皮膚外觀也因搔抓而導致粗糙如恐龍皮,嚴重打擊其自信心,所幸在藥物治療及自我環境、食物改善,病情才好轉。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皮膚外觀因搔抓而導致粗糙如恐龍皮。(記者湯世名攝)

 彰濱秀傳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星瑋指出,全台有超過200萬名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其中以孩童與青少年占大部分,少部分可延續至成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先天性過敏遺傳體質,加上後天環境、食物、過敏原刺激所造成的過敏性皮膚病,典型症狀是皮膚乾燥併隨嚴重的皮膚搔癢及發紅情形。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皮膚外觀因搔抓而導致粗糙如恐龍皮。(記者湯世名攝)

他說,異位性皮膚炎有5大惡化因子,包括皮膚乾燥、天氣熱、流汗、曬太陽、壓力,這種病並不是專屬冬天的疾病,夏季悶熱環境加上容易流汗也是異位性皮膚炎惡化的季節,除了接受常規治療,注意平時的保養與護理,了解可能使病情惡化的因素且盡量避免,可以減低發病的機會和發作的程度。

彰濱秀傳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星瑋指出,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皮膚外觀因搔抓而導致紅腫破皮。(記者湯世名攝)

黃星瑋強調,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原則有幾項重點,保濕、外用類固醇藥膏、口服抗組織胺、外用抗生素藥膏、局部塗抹免疫調節劑等;患者則須注意避免溫度變化太大、減少環境中的過敏原、選擇以純棉布料為主的衣物、避免太熱及汗水鬱積、避免接觸會過敏的物質或食物、預防感染、避免情緒起伏太大及壓力、照護受傷的皮膚,加強皮膚的滋潤和濕潤、發癢時避免劇烈抓癢,改以輕捏或輕拍方式。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皮膚外觀因搔抓而導致紅腫破皮。(記者湯世名攝)

相關影音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加入自由健康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