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梁珮綺/台北報導〕排便次數增加、帶血,小心罹患潰瘍性結腸炎或潰瘍性直腸炎!一名25歲陳姓女研究生最近半年來排便習慣改變,從便秘到每天狂拉3、4次,並伴有下腹疼痛與血便,一開始以為是痔瘡出血,就診後才發現罹患潰瘍性直腸炎,直腸部分黏膜紅腫發炎,並有多處潰瘍及黃色分泌物,若發炎擴展到大腸,出血量會大增,書田診所大腸直腸肛門科醫師沈希哲指出,曾有病患短短幾天內出血量大到整個馬桶都是血,需輸血1000 c.c.,緊急開刀。
潰瘍性結腸炎、潰瘍性直腸炎好發於20至40歲年輕人,好發原因不特定,環境、免疫機能、遺傳、腸胃菌落都有可能,肛門出血症狀常被誤以為是痔瘡而被輕忽,加上飲食西化,民眾常吃油炸、重口味食物,加上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腸胃機能減弱,問題隨之而生,沈希哲說,門診收治病例比5年前還要高出1倍,以往每年收治2至3個病患,這幾年每個月就會收治1至2名病患。
與痔瘡不同的是,潰瘍性直腸炎、潰瘍性結腸炎出現的症狀是排便習慣改變,特別是腹瀉、糞便帶血、大便解不乾淨等,出血的顏色較暗,帶有黃色黏液,量時多時少,痔瘡顏色較紅,且部分病人同時併發其他症狀,如僵直性脊椎炎、關節炎、鞏膜炎、原發性硬化膽道發炎等,都需注意,沈希哲提醒,雖然潰瘍性直腸炎、潰瘍性結腸炎惡性病變機率較大腸炎低,仍無法排除有惡化可能,若確定罹患,需在門診長期追蹤。
潰瘍性直腸炎、潰瘍性結腸炎是因大腸表面黏膜經過長期不斷彌漫性發炎所造成,病情時好時壞,會由直腸、乙狀結腸向上蔓延,直到侵犯整個大腸,患者有10%在5年內轉為潰瘍性大腸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