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鼻竇病變損視力 手術靠3D導航

2012/07/03 06:00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

36歲的陳小姐本身沒有近視,左眼視力卻在半年內越來越模糊並有亮點,就醫檢查後發現左側鼻竇罹患腫瘤,壓迫視神經,若不進行內視鏡手術摘除腫瘤,恐有失明之虞,但鼻竇結構複雜又危險,近年醫界引進導航系統輔助內視鏡手術後,以3D立體影像定位技術,為手術器械導航,可避免傷及重要部位,提高手術安全性。

台北榮民總醫院耳鼻喉部鼻科醫師藍敏瑛指出,慢性鼻竇炎、急性鼻竇炎併眼或腦部併發症以及鼻腔鼻竇腫瘤等疾病,往往需要以內視鏡手術治療。34歲的蔡先生左眼突然失明,經核磁共振檢查發現蝶竇炎,因視神經位於蝶竇旁,醫師懷疑併發視神經炎,經緊急導航系統輔助功能性內視鏡手術,引流鼻蓄膿後,才免於失明,術後視力也有明顯進步。

藍敏瑛指出,鼻竇是圍繞在眼眶及鼻腔周圍,有額竇、上頷竇、篩竇及蝶竇等4部位。鼻竇若因細菌、黴菌等感染,引發鼻竇內襯黏膜發炎時,就稱為鼻竇炎,嚴重時需要手術治療,但鼻腔鼻竇的上方為顱底腦組織,外側是眼球,後側有頸動脈及視神經等重要結構,傳統內視鏡手術風險不低,因視野受限,若醫師對鼻竇構造不夠熟悉,術中容易「迷航」,易傷及鄰近重要結構,留下手術併發症。

藍敏瑛指出,若使用導航系統輔助鼻科內視鏡,手術時可先將患者術前影像先上傳到電腦系統,利用精密儀器與光學定位原理,在術中即時建立3D立體定位影像,可幫助醫師在複雜鼻竇結構中,確認手術器械與手術部位相對位置,就像是開車時有汽車導航衛星定位一般,更容易找到方向,精準切除病灶,同時保全重要器官,減少手術時間並降低併發症,目前健保有給付。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