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癌篩減少29萬人! 國健署:恐有萬名大腸息肉及千名大腸癌患者待發現

2021/08/26 12:36

國健署今天舉行「健康IN 癌症OUT」記者會,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邱瀚模、國健署長吳昭軍、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左至右)呼籲民眾,隨著Covid-19本土疫情趨緩,應定期做癌症篩檢,如有異常必須儘速追蹤。(記者邱芷柔攝)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受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衝擊,醫療院所降載及民眾前往醫院意願降低,國健署統計,今年癌症篩檢數量截至7月,較去年同期減少29萬547人,降幅達10.48%,此外,至7月底尚有2萬名篩檢陽性個案未接受大腸鏡檢查,推算當中有1萬名大腸息肉及1千名大腸癌患者待檢查發現。

政府補助國人四癌篩檢,包括大腸癌、乳癌、子宮頸癌、口腔癌。國健署統計,今年1至7月篩檢量為248萬2528人, 相較去年同期篩檢量277萬3075人, 減少29萬547人,約下降10.48%。

在四癌篩檢中,以大腸癌篩檢減少達12%最多,尤其武肺本土疫情在今年5月爆發,我國大腸癌篩檢今年5月降至約8.5萬人,6月剩下約2.5萬人,7月則約3.6萬人,與疫情前每月平均可超過10萬人的篩檢量差距甚大。

武肺本土疫情在今年5月爆發,我國大腸癌篩檢今年5月降至約8.5萬人,6月剩下約2.5萬人,7月則約3.6萬人,與疫情前每月平均可超過10萬人的篩檢量差距甚大。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記者邱芷柔攝)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指出,大腸癌是國人癌症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每年有超過1.5萬名大腸癌新確診個案,國健署補助50歲至75歲國人,每兩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統計顯示,糞便潛血檢查陽性者,每2人就有1人有大腸息肉,每20人就有1人為大腸癌,當檢查呈現陽性,就應安排進一步的大腸鏡檢查,阻斷癌前病變的發展。

然而國健署發現,疫情衝擊下,不僅癌篩人數遽降,今年至7月底尚有約2萬名篩檢陽性個案尚未接受大腸鏡檢查,換句話說,可能會有1萬名大腸息肉及1千名大腸癌個案待檢查發現。

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邱瀚模醫師指出,透過電腦模擬,延遲篩檢半年,晚期癌症風險會提高25%、死亡率提高26%,而篩檢陽性後超過半年做大腸鏡,得到進行性大腸癌的風險增加2倍,超過一年才做大腸鏡,風險更飆升2.8倍。

國健署統計,今年癌症篩檢數量截至7月,較去年同期減少29萬547人,降幅達10.48%。 (國健署提供)

邱瀚模表示,全球癌症篩檢在疫情下幾乎停擺,以英國為例,covid-19期間篩檢量下降,整體癌症患者少了60%,其中大腸癌更少了71.7%,然而這並非好現象,國際上也注意到癌症防治工作受到疫情衝擊,此現象恐造成未來癌症確診人數瞬間激增,埋下衝擊醫療量能的隱憂。

邱瀚模強調,癌症不會不見,會有一定的存在比例,只是沒有被找出來,隨著Covid-19本土疫情趨緩,醫療院所陸續恢復服務量能,鼓勵民眾積極接受癌症篩檢,也呼籲糞便檢查潛血陽性者,越早進行大腸鏡檢查,罹患大腸癌的風險越低。

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邱瀚模醫師(左)強調,癌症不會不見,會有一定的存在比例,只是沒有被找出來,民眾仍要定期篩檢與追蹤。 (記者邱芷柔攝)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