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常宏傳
民眾領到藥袋時,馬上就會看到上面有一堆標示,有些人看得很迷惑,不知道代表什麼意思。
領藥後需完整讀取資訊
◎藥名的呈現可分為學名、商品名、化學名及編號名。
●學名:又稱俗名或公定名,也就是不論哪一家藥廠生產的藥,都會使用的藥名。
藥品含量常以「學名」為標示,如乙醯氨酚(acetaminophen)就是「學名」,但「商品名」可能是力停疼、普拿疼錠或小兒退燒—安佳熱等,療效都是退燒解熱及止痛。
阿斯匹林(aspirin)是學名,但可能會有不同的商品名,療效可能因劑量不同,用於治療不同疾病。
●商品名:藥廠對其生產藥品所命名的名稱,一般藥盒或藥袋上的中文名為商品名。
●化學名:化學名即以化學結構系統命名法,正確描述該藥品化學結構式,常使用於藥物分析或合成等情況,因繁雜不易記憶,臨床不使用。
●編號名:僅用於新藥在進行開發時,為方便使用,因此會習慣以實驗室或實驗者的名稱縮寫,後面加上代號,作為編號名。當在該藥品取得適當藥名後,即停用編號名。
例如:口服墮胎藥「RU486」為開發時的藥品代碼,英文商品名為「Mifeprex」,中文商品名為「美服培酮」,學名為「Mifepristone」,但因此藥品的編號名易記,一般仍在使用。
整體來說,藥袋上的藥名呈現以「學名」及「商品名」為主,同時包含了「劑量」與「劑型」。如Aspirin protect 100mg Tab(學名aspirin),對應的中文藥名為「阿斯匹林腸溶膜衣錠100毫克錠劑」,劑型為「腸溶膜衣錠」、劑量「100毫克」。劑量與劑型在服用時,會影響給藥頻率及給藥方式,因此民眾領藥後,需完整讀取藥袋上的資訊,正確服用,才能夠治療或預防疾病;若有任何疑問,都可詢問藥師,以便正確用藥。(作者為振興醫院藥劑科藥師)